患者女,61岁,汉族,工人,已婚。主诉失眠20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20年前生气出现夜眠差,每晚睡眠3~4个小时,主要表现为入睡难、多梦、早醒,白天感困乏。发病3个月后来院治疗,服用地西泮5~10mg/d,阿米替林5mg/d等药物治疗,睡眠比较满意,10余天出院。以后每当睡眠差时就服用地西泮5~10mg,好转时停药。2年前换用艾司唑仑1~2mg/d,睡眠正常。2个月前因生气病情反复自服氯硝西泮6~8mg/d,仍觉睡眠表浅而就诊。CCMD-3诊断标准中失眠症的病程应为()。 A.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 每周至少发生2次,并持续2个月以上。 每周至少发生2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每周至少发生2次,并持续6个月以上。 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6个月以上。
引起食管下括约肌(LES)压下降的药物是() A.钙拮抗药。 B.青霉素。 C.多潘立酮(吗丁啉)。 D.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E.莫沙必利。
牛有()特性。 反刍动物,采食量大。 牛的睡眠时间很短。 比较耐寒,不耐热。 有补偿性生长特性。
女性,44岁。反复右上腹痛,寒战、发热及黄疸1年,1周前病人又出现腹痛,黄疸,无明显发热,但黄疸加重,Murphy征(-),肝区叩击痛,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一旦确认,应采取的诊疗措施是() A.先行消炎、利胆治疗,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 体外振波碎石治疗。 PTCD术。 中药排石疗法。 行胆道探查术。
引起LES(食管下括约肌)压下降的激素是() 胃酸。 胰岛素。 胆囊收缩素。 胃泌素。 胃动素。
维修人员对机组发现故障或缺陷处理在飞行记录本的填写规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