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社”

【答案】“四社”是指包括《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和申时电讯社在内的报业集团。《申报》经理张竹平1924年在上海成立“申时电讯社”,成为中国现代影响较大的私营通讯社。后合资收购《时事新报》和英文《大陆报》,并于1932年集资创办《大晚报》,成立了一个联合办事机构,即人们称之谓“四社”的报业组织。《时事新报》、《大陆报》和《大晚报》三报是股份有限公司,申时电讯社为张竹平独资经营。1934年“四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后业务又有发展,各地访员增至30多处,每日收发稿件达6万余字。是年10月1日,本埠新闻增发午稿,供各晚报采用。1935年“四社”被孔祥熙劫夺。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夕停止活动。1946年6月6日恢复活动。

2. 胡乔木

【答案】胡乔木是中国新闻事业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政论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参加领导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爱国运动,是革命刊物《北方青年》的撰稿人。30年代参加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工作,并主编革命小报和刊物。1937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共青年杂志》,曾为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撰写过一系列评论和新闻。1949年任新华社社长,中央新闻总署署长兼人民日报社长。1950年起,长期任职中共中央,分管新闻宣传工作,为新华社、《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和新闻。

3. 中俄通讯社

【答案】中俄通讯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0年7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 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华俄社的名义发稿,到1925年停止工作。

4. 《六合丛谈》

【答案】《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57年1月26日创刊,由英国伦敦会在上海设立的墨海书馆主办,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内容包括宗教、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与同期其他传教士办的宗教性报刊一样,该刊己不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而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