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大学历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 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 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 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 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答案】C
【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 下列不属于明朝中央官学的是( )
A. 儒学
B. 武学
C. 宗学
D. 国子监
【答案】A
3. “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积分法”
D. “六等黑出陆法”
【答案】B
4.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A. 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 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 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教育的意思有点像是“影响”,比如狼孩。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5. 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小冉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与实质的理解程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与“管理”、“自学”不同,更与“以牙还牙”等负面的“训练”有本质区别。这道题的关键还是要找到每个选项的关键词,ACD 的关键词分别给出,是训练、管理和学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6. 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学习准备
B. 思维定势
C. 功能固着
D. 思维阻抑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中的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理解掌握程度。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己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惯常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7. 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
A. 黄炎培
B. 晏阳初
C. 梁漱溟
D. 陈鹤琴
【答案】D
8.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 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答案】A
【解析】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即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
9. 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C
10.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
11.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经过多次局部的增改和调整,越来越重视( )。
A. 乡村教育
B. 普通教育
C. 师范教育
D. 职业教育
【答案】B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 ( )
A.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