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70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佳心率范围
【答案】当心率在时,心输出量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一心率范围,称为最佳心率范围。体育教学以及运动锻炼过程中,应使学生和锻炼者的心率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最佳心率范围。
2. 凝集素
【答案】凝集素是指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大部分的凝集素基本上在作用时不具有酵素活性以及不造成免疫反应。凝集素在自然中到处存在,它们可以结合游离溶液中的糖类,或者特定蛋白质结构的某一部分上。
3. 内呼吸
【答案】内呼吸是指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实现的气体交换过程,又叫组织呼吸。内呼吸过程中,氧由毛细血管血液进入组织液,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血液。
4. 生殖
【答案】生殖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生殖机能乃动、植物界所共有。生殖总体上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5. 循环血量
【答案】循环血量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大部分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
6. 心血管中枢
【答案】心血管中枢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心血管中枢分布于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但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
7. 灵敏
【答案】灵敏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运动员运动技能和
各种运动能力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突出特点是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地完成动作,并能够创造出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突变条件。灵敏可分为一般灵敏和专项灵敏。
8. 心输出量与心指数
【答案】(1)心输出量又称每分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到动脉的血量,通常以左心室每分射向量来表示。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2)心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钟心排出量。人体的心输出量与身体体表面积呈正相关。我国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心指数约为
二、单项选择题
9. 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即( )。
A. 健康体适能
B. 体适能
C. 肌适能
D. 有氧适能
【答案】D
【解析】A 项,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B 项,体适能是指人体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可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C 项,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D 项,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又称心肺适能。有氧适能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又称有氧工作能力。
10.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介过程。目前研究认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浆网中
以及
11.位于脑腹侧的枕、额区主要负责( )等特征的知觉和物体的识别。
A. 颜色、形状和纹理
B. 空间和运动知觉
C. 物体的大小和色泽
D. 平面、立体和动态
释放入胞浆
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由此可见,在骨豁肌兴奋-
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答案】A
【解析】人脑的十多个视觉功能区域中,位于腹侧的枕、额区主要负责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的知觉和物体的识别,而空间和运动知觉则主要依赖于枕叶的背侧和顶叶皮质。
12.水环境对人体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完成与陆地上相同强度运动时( )。
A. 肺通气量増大
B. 吸氧效率下降
C. 心排出量减少
D. 搏出量增加
【答案】C
【解析】水环境中,由于水的密度和压力的作用,血液回流增加,因此,心率要比陆上水平低。人在水环境中运动时的乎卧姿势给心脏工作带来有利条件,游泳时全身肌肉的静力紧张成分少;在有节奏的动力练习中,加上有节奏呼吸的加深,给静脉血的回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波对身体表面的拍击,对静脉回流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水环境中运动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潜力。与相同强度的陆上运动相比,水中运动的心率和心输出量较低,这可能和水的漂浮作用使身体保持姿势紧张的肌肉量减少有关。
13.有关马拉松运动员机能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有( )。
A. 在假稳定状态下工作
B. 机体处于有氧化供能
C. 在负大量氧债下工作
D. 堆积大量乳酸
【答案】B
【解析】马拉松运动由于运动员工作时间长,强度较低,会出现“第二次呼吸”的过程。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此外,由于极点出现后运动强度的下降,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这样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14.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运动中,超量恢复出现的规律是( )。
A. 运动量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
B. 运动量越大,超量恢复越不明显,但出现的时间早
C. 运动量越小,超量恢复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早
D. 运动量越小,超量恢复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
【答案】A
【解析】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 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反而会延缓。
15.乳酸阈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 )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A. 无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有氧代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