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8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4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19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26
一、名词解释
1. 拥挤成本
【答案】拥挤成本是移民给移民接收国带来的一项间接经济成本。像任何其他人口增长一样,移民可能会带来与人口拥挤相连的种种外在成本,如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2. 过渡性的年度审议
【答案】过渡性的年度审议是指WT0就中国是否履行了入世承诺而进行的年度审议。对于WT0和外国政府企业来说,WT0对中国的第一次过渡性的年首先关心的是中国有没有履行承诺。
度审议从2002年9月17日开始,由WT0的16个委员会就各自领域对中国履行承诺情况进行审议。历时两个多月,于2002年12月10日完成。审议就透明度、稳定性和开放措施执行效率(如配额发放不够及时)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 保护就业论
【答案】保护就业论是贸易保护理论的一种,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该理论是指,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保护就业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解释。从微观上说,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増加,工人就业也就增加。从宏观上说,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保护国内的生产和就业。
4.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具体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 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5. 配置所得
【答案】“配置所得
”从贸易中获得的社会福利分别来自于“交换所得”与“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所得”两个部分。前者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后者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在总体上,都可称为“配置所得”。
6. 改善贸易条件论
【答案】改善贸易条件论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该理论认为:用増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于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的比率,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以改善贸易条件为依据进行贸易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想从中获利,而获利的手段则是迫使别国降价,从别人的口袋里捞出一部分钱来充为己有,这种做法被称为“以邻为壑”。
7. 贸易制裁
【答案】贸易制裁是指用来为政治目的服务,作为对别国的政治或经济政策进行报复手段的国际贸易政策。最典型的做法是通过进出口抵制和商品禁运等实行贸易制裁。贸易制裁的目标是通过削减进出口造成被制裁国经济上的损失从而迫其作出某种改变。贸易制裁有时也用作经济目的。从经济角度来说,贸易制裁的结果是双方都损失,损失大小则取决于哪一方的贸易供给或需求更无弹性。弹性越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损害。
8. 垄断利润
【答案】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由于控制某种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而人为地将商品价格提高到生产价格以上,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唯一动机。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自由竞争的结果,大多数资本家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只有个别采用最新技术的资本家除了获得平均利润以外,还可以获得一份超额利润。但这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大多数资本家都普遍采用最新技术时,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就会随之消失。
二、思考题
9. 2000年6月13日至1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2002年9月,双方决定修复贯通南北的铁路。如果若干年后南北朝鲜统一,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则会对南北朝鲜的企业、劳动力以及整个朝鲜的福利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用图说明)
【答案】(1)利用题意以及供需曲线构造图形
如果若干年后南北朝鲜统一,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朝鲜就会向韩国移民从而造成朝鲜劳动力减少。图2表示的是朝韩两国的劳动力市场。横坐标表示劳动力数量,可以是人数,也可以是劳动时间;纵坐标是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
劳动力的需求由厂商决定。 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图2
(2)南北朝鲜各自企业、劳动力的福利变化
①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两国统一之前,朝鲜的工资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而较低,假设相当于每小时1美元,韩国的工资则因为劳动力的相对缺乏而较高,假定为每小时5美元。统一后,朝鲜的劳动力就会向韩国流动,假定为100人。结果是,朝鲜的劳动力减少,供给曲线内移,而韩国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外移。在朝鲜,新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的只是留在朝鲜的劳动力,韩国的新劳动力供给曲线()则包括了韩国原有的劳动力和从朝鲜来的移民。在对劳动力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移民的结果是:朝鲜工人的工资上升了,韩国的工资下降了。
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移民成本的问题,从而造成两国工资的不等。对于移民来说,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心理上而言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本例中,两朝统一,劳动力在原先两国间流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移民”。自由移民的结果不是韩朝工资相等,而是韩国的工资等于移民成本加上朝鲜工资。假设这种成本用工资来衡量的话,是每小时2美元,那么,当朝鲜的工资上升到与韩国工资只差2美元时,移民就会停止。在新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点上,朝鲜实际就业人数是450人,工资水平是每小时2美元。韩国的实际就业水平是300人,其中100人是朝鲜移民,200人是韩国工人。在没有发生移民时,韩国的就业人数是250人,朝鲜移民使得工资下降,一部分韩国劳工(50人)因工资下降而不愿继续工作。在朝鲜,由于一部分人移民国外,造成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相对短缺,引起工资上升,一些本来不工作的人也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虽然走了100人,而最终就业人数是450人,只比原来少了50人。
②厂商、劳动力利益变化分析。韩国由于接受了大量移民,使全国同类工人的工资降低,一部分人甚至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因此,韩国工人的损失应是面积c 。但另一方面,由于工资降低,厂商受益,既可支付较低工资,又可雇用更多的人工作,其收益部分是c+d, 厂商收益大于工人损失。从整个国家角度来说,韩国的纯收益是d , 得益于来自朝鲜的移民。
而朝鲜剩下的劳动力得到较高的工资,一部分本来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也因为工资的上升而就业,朝鲜劳动力的总收益是a 。但另一方面,朝鲜的厂商会由于劳动工资的上涨而受损,其损失为a+b大于劳工收益,纯损失为b 。
另一个有利益变动的是从朝鲜到韩国去的那部分劳动力。对这些移民来说,一定是有益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