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综合题

1. 电子邮件系统需要将人们的电子邮件地址编成目录以便于查找。要建立这种目录应将人名划分为几个标准部分(例如,姓、名)。若要形成一个国际标准,那么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答案】在国际上形成这样一个标准非常困难。就人名的书写方法而言,英美等西方国家是名字在前姓在后,但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则是先写姓再写名字,而东欧、西亚还有非洲等国家除姓名之外很多还有中间名,称呼的种类也非常多,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头衔,要在这些不统一的形式上形成统一的标准要做大量的工作。

若要形成一个国际标准,那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将世界各地的人名按照统一的划分格式进行标准划分,比如一个人的名字按照“姓+中间名+名字”,以此来达到国际标准。

2.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案】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截获、中断、篡改和伪造四种威胁。这四种威胁又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 ,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更改报文流、拒绝服务和伪造连接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他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宄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数据的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流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等。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相结合。

3. SNMP 使用哪几种操作?SNMP 在get 报文中设置了请求标识符字段,为什么?

【答案】(1)SNMP 有两种操作:

①“读”操作,用get 报文来检测各被管对象的状况;②“写”操作,用set 报文来改变各被管对象的状况。

(2)在Get 报文中设置有请求标识符字段,是因为管理进程可以同时向许多代理发出Get

报文,这些报文都使用UDP 传送,先发送的有可能后到达,设置了请求标识符可以使管理进程能够识别返回的响应报文对应于哪一个请求报文。

4. 试比较ADSL , HFC 及FTTx 以及无线接入技术的优、缺点。

【答案】(1)A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成本低,易实现,但带宽和质量差异性大。

(2)HFC 网的最大优点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3)FTTx (光纤到)这里字母x 可代表不同意思。FTTx 技术的优点是带宽非常宽,其缺点是造价较高,技术复杂,费用高,有时候不能充分利用带宽资源造成浪费。

(4)无线接入技术RIT (RadioInterfaceTechnologies )是指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无线接入技术的优点是灵活、方便、快捷,缺点是速率慢、不稳定、信号差。

5. 建议的IPV6没有首部检验和,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建议的IPV6没有首部检验和,这样做的优点:16位的首部检验和字段保证IP 分组头值的完整性,但当IP 分组头通过路由器时,分组头发生变化,检验和必须重算。若无此段则使路由器更快的处理分组,从而可以改善吞吐率。

缺点:在可靠度低的网络里,容易出错。

6. IGP 和EGP 这两类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IGP 是在一个自制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主要考虑在AS 内部如何高效地工作,只关心本自治系统内如何传送数据报,与互联网中其他自治系统使用什么协议无关,对费用和代价考虑不多。EGP 是在不同的AS 边界传递路由选择信息的协议,不关心AS 内部使用何种协议,但必须考虑其他方面的政策,需要多条路由,代价费用方面可能更重要。

7. 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有什么区别?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

【答案】(1)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的区别:

端到端的时延是指信号按照固定长度打包经IP 分组送入网络中进行传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间差;而时延抖动是指时延的变化。

(2)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

在使用IP 协议的因特网中,每个分组是独立地传送,因而这些分组到达接收端是非等时的,即每个分组的时延不同,因此产生了时延抖动。

(3)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的原因:

多媒体数据往往是实时数据。在发送实时数据的同时,在接收端边接收边播放。模拟的多媒体信号只有经过数字化后才能在因特网上传送。这就是要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变为数字信号,然

后将一定数量的比特组装成等时的分组。这种等时分组进入因特网的速率也是恒定的。但传统的因特网本身是非等时的,因而这些分组在接收端的到达速率一般都会变成非恒定的。如果在接收端对这些以非恒定速率到达的分组边接收边还原,那么就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失真。因此,在传送多媒体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

8. 试述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答案】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RSVP 从含有“业务类别(TSpec )”信息的发送端发送一个路径信息给目的地址。

每一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下行路由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表”,其中包括路径信息里先前的源地址。为了获得资源预留,接收端发送一个上行的RESV (预留请求)消息。RESV 消息里有“请求类别(Rspec )”,表明所要求的综合服务类型,还有一个“过滤器类别”,表征正在为分组预留资源。路由器是靠“流的描述符”来识别每一个预留资源的。“流的描述符”即把RSpec 和过滤器类别合起来。

当每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上行路径接收RESV 的消息时,它采用输入控制过程证实请求,并且配置所需的资源。若请求得不到满足,路由器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消息。若消息被接受,路由器就发送上行RESV 到下一个路由器。当最后一个路由器接收RESV ,同时接受请求的时候,它再发送一个证实消息给接收端。当发送端或接收端结束了一个RSVP 会话时,则断开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