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822经济学(含宏观、微观)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图的IS-LM 模型中,A 点将怎样调整? ( )
图IS-LM 模型
A.r 下降,Y 上升
B.r 下降,Y 下降
C.r 上升,Y 上升
D.r 上升,Y 下降
【答案】A
【解析】A 点处于非均衡状态,会向均衡点调整。均衡点的利率小于A 点利率,均衡收入大于A 点收入水因此A 点向均衡点调整过程中,利率将下降,收入将上升。
2.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出口和进口都减少,则均衡收入( ) 。
A. 必然增加
B. 不变
C. 必然减少
D. 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减少,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税收、进口减少,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由于不知道各个变量变化的具体数量,故不能确定均衡收入如何变化。
3.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如果一国外汇市场实行间接标价法,而且该经济可以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准确描述,那么,在均衡状态下,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当国内税收增加时,会导致( )。
A. 总收入下降,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上升
B. 总收入不变,汇率卜升,贸易余额下降
C. 总收入上升,汇率下降,贸易余额上升
D. 总收入不变,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上升
【答案】D
【解析】资本完全流动时,增加国内税收,是一种紧缩性的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
,贸易余额上升,IS 国内均衡点,存在国际收支赤字。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将贬值(汇率上升)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国民收入不变。
4. 企业进行存货投资的目的是( )
A. 满足将来的商品需求
B. 批量采购可以降低成本
C. 平稳生产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企业进行存货投资的目的有:保证销售稳定、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降低成本、避免脱销、在产品等。
5. 下列哪个理论主要解释了名义工资茹性? ( )
A. 效率工资理论
B. 隐形合
C. 长期工资合同理论同理论
D. 局内人一局外人理论
【答案】C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用长期工资合同理论来解释名义工资粘性,由于长期工资合同的存在,限制了工资和价格的灵活性,使得名义工资变动滞后或变动缓慢,因而使得名义工资粘性。
二、计算题
6. 经济中物价水平为1.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2400亿元,货币供给量为600亿元。试求:
(1)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2)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到800亿元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根据交易方程Py=MV,当物价水平P=1.5,实际国民收入y=2400,流通中的货币数量M=600时,可得出:货币流通速度。
(2)按照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是一个不变的数量; 实际国民收入取决于资源、技根据货币数量论,价格P 就随着货币数量M 正比例地发生变化。当货币量增加到800亿元时,物价水
平
。
即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到800亿元时,物价水平会由原来的1.5上升到2,货币供给的增加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对实际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即货币中性。
7. 如果日本汽车价格为50万日元,一辆类似的美国汽车价格为1万美元,而且,如果1美元可以兑换100日元,那么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是多少?
【答案】以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为计算标准。依题意1美元可以兑换100日元,则名义汇率为: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可以由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
即实际汇率为50。
8. 己知劳动需求函数N d =20-0.5(W/P)、劳动供给函数N t =0.5(W/P)、寻找工作的人数供给J s =0.2
,试求: (W/P)
(1)均衡的W/P。
(2)均衡结业水平。
(3)寻找工作人数。
(4)失业人数。
(5)劳动力总人数。
【答案】(1)劳动市场均衡时,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则有:
20-0.5(W/P)=0.5(W/P)
解得:W/P=20。
(2)将均衡工资代入劳动需求函数或劳动供给函数可得均衡就业人数为:
(3)将W/P=20代入寻找工作的人数供给可得:
(4)失业人数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即为4。
(5)劳动力总人数一就仲人数+失业人数=10+4=14。
。
三、论述题
9. 用GDP 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
【答案】GDP 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虽然GDP 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它在衡量各国经济活动时,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指标。作为一个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指标,GDP 有以下几个缺点:
(1)GDP 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因为GDP 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对那些虽没有经过市场交换,但却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GDP 反映出来。例如,在一个自给自足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