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期() 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 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 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内因子缺乏。 铁粒幼红细胞增多。
足月新生儿生后第二天出现黄疸,间接胆红素220μmol/L,最不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ABO溶血。 B.新生儿Rh溶血。 C.新生儿败血症。 D.先天性胆道闭锁。 E.G6PD缺乏症。
男性,30岁,发热,出血,贫血,齿龈增生,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0.85,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酯酶(+++),诊断为()。 急粒M1型。 急淋L型。 急粒M5型。 急粒M3型。 急粒M6型。
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时的脉象是() 洪脉。 大脉。 虚脉。 细脉。 微脉。
下面哪一项说法不是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 红细胞膜蛋白遗传性缺陷影响膜稳定性。 氧化损伤不影响膜稳定性。 细菌毒素影响膜稳定性。 酶代谢异常影响膜稳定性。 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影响膜稳定性。
强心苷类药物抗心力衰竭的最佳适应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