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35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2.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3. virtual community

【答案】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

4. 超媒体

【答案】超媒体是超级媒体的简称。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超媒体,,开创了“整合资源”的新模式,是新媒体意识与新商业思维的有机聚合。

5.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6.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

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7. 程序教学法

【答案】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8. 支架式教学

【答案】支架式教学,即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于架。

二、简答题

9. 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答案】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曾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进行过探讨,但研究最有系统和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做了系统研究。他们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等三大领域,又按层次将各个领域分成若干亚领域。在三个领域中,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①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层次:

a. 知道:知道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知道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它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b. 领会: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想测量是否对知识材料产生了领会,可以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转换就是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解释就是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 推断就是预测发展的趋势。

c. 运用:这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运用的能力要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

d. 分析: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e. 综合: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f. 评价:这是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②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a. 接受:这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它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先有感知,才能产生注意,最后才选择所要注意的刺激。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b. 反应:这是指主动的注意,亦即积极地参与反应。如果学生对某学科表示有兴趣学习,即为反应的层次。

c. 价值判断:这是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因而表现积极的态度和重视其价值。“态度”和“欣赏”即为此层次的行为。

d. 价值的组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的价值时,他就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一致性,即为价值的组织。

e. 价值的个性化:这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或信念的一部分,个人就依其信念行事。 ③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辛普逊(E.J.Simpson)发表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辛普逊将技能领域目标分为下述六类:

a. 知觉:包括感官刺激、线索的选择、转换等三部分,借以了解物体、性质和关系。

b. 准备状态:包括心理、身体和情绪三个方面,目的是为某一动作做准备。

c. 引导的反应:指在别人指导下所表现出的明显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

d. 机械练习:指反复练习所学的动作,由熟练而养成习惯。

e. 复杂的反应:指个人能够表现出复杂的动作和行为。

f. 创作:指创作出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以下五种学习结果:

①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或陈述的事实性知识或事件信息。加涅把所获得的言语信息区分为“事实”、“名称”、“原则”和“概括”。学习者学习或保持大量的言语信息,有助于智力技能、认知策略等的学习。

②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学习者通过符号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这里的符号包括字母、数字、单词等等。加涅把智力技能细分为几个小类:

a. 辨别:是对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同的刺激物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它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辨别既可能是简单的辨别,也可能是多重的辨别。

b.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按其抽象水平又可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c. 规则:是揭示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它可以是一个定律、一条原理或一套已确定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