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是指连接竹简用的_____。
【答案】牛皮绳
【解析】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用牛皮绳连接的就称为“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2.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_____。
【答案】灵渠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 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3. 明清以来,民众把传说中的财神张贴在内室,专事祈福,叫做“_____”。
【答案】门官
【解析】明清以来由于市民意识的影响,门神画由以往的驱邪纳福越来越趋向吉祥喜庆,并增添了招财进宝、赏赐功名利禄的职能。民众把传说中的财神张贴在内室,专事祈福,称为“门官”。
4. 司马迁《史记》从_____开始记史。
【答案】黄帝时代
【解析】《史记》共130篇,记载犷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且《史记》采用的是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5. 中国民族乐器按演奏方式分为吹、拉、弹和_____。
【答案】打
【解析】传统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法可分四类:①吹管乐器:笛、箫、笙、Pj}i呐、管子、葫芦丝等; ②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坠胡、马头琴等; ③弹拨乐器:琵琶、柳琴、扬琴、月琴、阮、三弦、古琴、古筝等:④打击乐器:鼓、板、梆子、木鱼、钱、云锣、大锣等。
二、名词解释
6. 名家
【答案】名家又称刑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7. 南陈北崔
【答案】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缓,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二人均擅长人物画。“南陈北崔”又以陈洪缓最负盛名。陈洪缓号老莲,在卷轴画创作与版画创稿方面卓有建树,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叶子是行酒令用的酒牌)、《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等。所绘人物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以艳衬雅,水石并用,富有装饰意趣。出神入化,尤善“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陈洪缓还擅长工笔与写意花鸟,作品有《杂画册》、《莲石图》等。崔子忠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颇有新意,代表作有《伏生授经图》、《云中玉女图》等。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揉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
8.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三、简答题
9. 中国传统建筑民俗的基本内容。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展示得很充分。
(1)四合院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四合院的特点:
①四合院的院墙
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了,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
外面不相沟通,所以它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四合院的房屋布局
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家长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即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四合院的堂屋
专门设有堂屋,堂屋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生于家,婚于家,终身不离家庭的温暖。家庭成为生养安息之所。夫妇于这神位之前交拜而举行婚礼,显示夫妇之道通于天地之道。死后停框于堂屋; 家长寿诞,在堂屋举行,以之传递尊长敬老的伦理传统; 堂屋之中,既含有政治、社会、教育、文化之精神,又是人们明确责任。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合院的回廊
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同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所以四合院又可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2)干栏式住房
①干栏式住房受自然条件限制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形成,与南方高温、多雨、潮湿、森林茂密等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房屋的干燥。房屋架置于木柱之上,楼下没遮没拦,供人住的楼层处于最优良的透风状态,不管楼下多么潮湿,也不会让潮气侵到楼上,楼上没有墙和窗子遮拦,更加保证了楼上的凉爽干燥。南方民族的干栏式住房,除了基诺族还有大房子的个别遗留外,都是独家独户,自成院落,很少有房屋与房屋相连的情况,这可以视为自然经济的遗留。
②干栏式住房的布置与陈设
a. 各民族在布置与陈设上的不同习俗
竹楼内的布置和陈设,各民族不完全相同,如西双版纳某些民族的住房,男女界限分明,各住一半,各有一架楼梯,就是夫妻也不同住一间房,傣族则无此规定。金平傣族住房中有两根柱子有特殊的意义,一根为界定死者活动范围之柱,另一根为接受新生命成为家庭成员之柱,婴儿诞生,爷爷便把他抱到生之柱旁,让婴儿的头顶轻触此柱,以此承认婴儿为家族的血缘后裔,承认他的家庭成员身份。经此仪式之后,才受家族死者与生者的关照。金平傣族重视牛,牛只能拴在老人卧室下方的柱子上。这一独特习俗,其他民族就不一定有。
b. 各民族在布置与陈设上的相同习俗
在各民族的干栏式住房的陈设布置中,有一些习俗却是共同具有的,如重视中柱,把中柱视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徽征,被看作是列祖列宗的灵位,以及人与神灵联结的地方; 竹楼房中必有火塘,这是世俗家庭生活与宗教活动的地方,它是家庭生活必需之物,是家庭的象征,同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