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2)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 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2.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3.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in dex, CPI )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答案】消费价格指数(CPI )

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消费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4. 存款保险制度

【答案】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根据存款额的大小按一定保险费率投保的制度。这一制度指定了一个统一的保险机构,要求经办存款的机构都缴纳保险费给该保险机构。当投保存款机构流动性不足,不能支付存款人提现需要时,该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存款保险制度发起力一式或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设立、政府当局与银行业联合组成、银行业自己组织月种形式,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5. 货币政策时滞

【答案】货币政策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由于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政府当局未必能及时认识和判断有无必要采取政策行动,即使认识到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但由于行政手续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也未必能立即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假定无外界因素干预的话,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奏效。

一般的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

6. 信用合作社

【答案】指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其成员交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要。基本的经营目标是以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信贷服务,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解决资金困难。起初,信用合作社只发放短期生产贷款和消费贷款。现在,一些资金充裕的信用社开始为生产设备更新,改进技术等提供中、长期贷款,并逐步采取了以小动产或有价证券为担保的抵押贷款方式。按照地域不同,信用合作社可分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7. 基本赤字(Primary Deficits)

【答案】基本赤字指为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减去经常性、资本性支出的差额,收支项目中不包括债务收入以及偿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支出。它反映了现时的政府活动如何引起公共部门净负债情况变化,在评估政府赤字的维持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财政赤字虽然可以持久地出现并用债务弥补,但基本赤字最终必须为正数才能以盈余越来越多地抵消债务利息而使政府债务不至于永久地膨胀下去。

8. 间接投资(Indirect Investment)

【答案】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者以其资本在金融证券市场购买外国或本国的公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用以收取利息和红利的投资。间接投资者无权干涉投资对象对这部分投资的具体运用,因而接受投资方对资本的运用较为灵活。间接投资的进行有利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

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①间接投资的对象为有价证券,通常可以过户转让,或者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 ②间接投资购买有价证券的数额可多可少,这些资产的预期收益一般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 ③资本运用较为灵活。由于有发达的证券二级市场的存在,证券可随时转手,更换成其他收益更好的资产。由于这种投资方式资金运用灵活,一旦投资所在国的政局或经济局势发生变化,投资者可将资金及时调离或转移,较少会有被冻结、被没收的风险,因此是国际投资领域长期流行的一种方式。但是,间接投资同国家的金融政策、资金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证券交易中的投机因素相关,因而缺乏安全保证。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答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组建起来的。 (1)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起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定性为农村集体金融组织。组建的原则是:农民入股,社员民工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二个方面。其主要业务活动是经营农村个人储蓄,以及向农户贷款等。然而,在其几十年的发展中,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是作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存在,应该说并不具有世人通常理解的“合作”性质。

(2)改革开放后到1996年下半年,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了多次整顿、改革,基调一直是使其恢复合作制的性质。然而,要使事实上从来不具有“合作”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恢复合作制的性质,不可能取得成功。

(3)2003年中,明确应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的地方金融机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