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面朝后市
【答案】面朝后市是《周礼·考工记》里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朝”指外朝,也就是处理诉讼、颁布法令的重要场所;“市”为商品交换市场。面朝后市则是说,在王城前为“朝”,后为“市”。“朝”是王权的象征,将它置于王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它的尊严性。
2. 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3. 分心斗底槽
【答案】分心斗底槽是是宋代殿阁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简称分心槽,是指用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空间分为前后两个相同的部分,一般用作殿门处理。
4. 晋祠圣母殿
【答案】晋祠圣母殿是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围廊式平面的古建筑实例,位于山西太原。其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采用“减柱法”,造成十分宽敞的大殿空间,有利于布置大群塑像。此建筑风格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6.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7. 砖室墓
【答案】砖室墓是指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出现在中原和关中一带的用砖建筑的小型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经六朝、隋唐,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出现了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此种墓葬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8.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9. 方上
【答案】方上是古代建筑学术语,是指秦汉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10.中山陵
【答案】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于1926~1929年,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物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各个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增强着庄严的气氛,含意深刻,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二、简答题
11.“阙”是流行于什么时期的建筑?请举例说明。
【答案】(1)阙
阙,又称两观、象魏,实际上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它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发展变化很大。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要以阙为最早。
(2)举例
①汉武帝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
②汉宣帝杜陵
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
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仍清晰可见。四面门阙。
12.斗拱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答案】(1)基本组成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翘及斜置的昂组成。其一般用于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
(2)历史演变
斗拱最早出现大约是在晚周时期,到汉代已经普遍使用但没有定型,隋唐时发展成熟。宋以后主要是往程式化方面发展。辽金继承了唐宋的形制,但又有若干变化。从元代起斗拱的尺度减小,作用也逐步减小。明清时更小,其作用仅作为一个装饰性物件。
(3)作用
①斗拱的作用是在结构上挑出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②它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一个过渡。
③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13.以乾陵为例,简述唐代帝陵特点。
【答案】(1)利用地形
唐朝帝王陵墓主要在于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乾陵利用梁山的天然地形营建陵墓,梁山原分三峰,而北峰最高,南侧二峰较低,对峙左右,乾陵的地宫即位于北峰下。
(2)平面布局
唐朝帝王陵墓平面布局时山陵四周筑方形陵墙围绕,四面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脚楼,陵前神道两侧有墓阙和人、兽雕塑。乾陵围绕地宫和主峰的陵墙界近方形,四面有门址,门外都有石狮,陵墙的四角有角楼。北门在阙址和石狮之外还有石马。陵内原有房屋约二百间,现在已不存在。
14.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案】(1)春秋时期,《周礼. 考工记》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
(2)五代时期,喻皓的《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3)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4)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是一部以介绍木器形状、结构特点、制造方法为主的木制机具专著。
(5)明代,《鲁班经》是一本汉族工匠的业务用书。计成的《园冶》是古代造园专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