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新闻传播新体制的影响。

【答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新闻传播新体制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

(1)时间跨度漫长。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新体制的建立过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非常漫长的一一从1640年革命爆发到1868年新闻界国会报道权力的最终确立,整整经历了228个年头。一个国家新的社会传播事业的建立过程与这个国家的新社会制度建立过程是基本同步的。正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一一旧的东西与新的东西总是纠缠在一起,内容与形式经常不统一,导致了资本元素缓慢地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的保守势力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2)和平渐进方式。新体制建立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这一历史的进程是以一种改良渐进的和平方式逐渐完成的。与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改良渐进方式相一致,英国资产阶级新传播体制的建立也是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完成的。由于“光荣革命”,英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体制和议会内阁负责制,使得新旧两种势力的较量与斗争能够在一个稳定的框架里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新生的革命力量通过量的积累,以渐进的改革方式,一步步地向前推进。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只有量变的缓慢积累,没有质变的暴烈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阶段性的质变是在不知不觉的量变中完成的。在新闻传播事业领域中也是如此,资产阶级通过不断的斗争,一步步地突破了封建的、保守的、集权的势力的封锁,跨越了从封建特许独占到“知识税’,、秘密津贴、司法煽动诽谤罪和禁止报道国会新闻的惯例等藩篱,逐渐地建立起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体制。

(3)成果持久稳定。正因为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新体制的建立是通过改良渐进的和平方式完成的,因而新体制所取得的每一个成果虽费时甚长、获得缓慢,但却持久稳定。由于在反复的较量中人民大众亲身体会到了取缔反动专制出版制度的必要性,所以当英国资产阶级在1692年终于彻底地废止了封建的出版特许独占制度时,这一制度的重新恢复就变得很难了; 当人们对“知识税”深恶痛绝时,统治者最为明智的方法只能是换用司法的、行政惯例的或其他秘密的方法来加以替代,却不敢把通过法律形式废止的旧有管制方式再恢复起来了。于是,英国资产阶级和其他进步阶层通过不断的斗争进取,逐步冲破了封建集权和保守政府设置的一个个关隘,稳步地积累着改革的成果,以量变的方式逐渐取得了质变的实质内容,最后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具有英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新体制。

2. 简述埃默里的《美国新闻史》或麦克布莱德等人所著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答案】(1)埃默里的《美国新闻史》

①埃默里的《美国新闻史》是一本自1954年首版后轰动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界并影响到西

方其他国家的经典著作。该书不仅具备逻辑严密、深入浅出的理论表述、论证,还列举了大量案例、图片、图表。该书第一版曾获得众人向往的“西格马·德尔塔·凯”(即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全国研究成果奖,这是新闻学领域的最高奖。

②作者埃德温·埃默里博士(己故),是明尼苏达大学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终身教授,独立或合作撰写11部书,包括《大众传播学导论》。因《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之历史》一书获职业新闻工作者学会颁发的全国奖; 还获得过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的布莱耶奖和布卢姆奖、美国新闻史学家协会的科布雷奖和古根海姆奖学金。曾任合众社分社社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事新闻主编。

作者在书中所崇敬的新闻工作者既有“叛逆者”詹姆斯·富兰克林和革命政论家托马斯·潘恩,也有19世纪中叶的舆论制造家霍勒斯·格里利和新式新闻事业的开山鼻祖约瑟夫·普利策; 既有主流媒介的英雄海伍德·布龙和爱德华·默罗,也有另类报刊主编1"F ·斯通和多萝西·戴以及黑人民权运动的代言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和W"E"B ·杜波依斯,甚至还有难以为外人理喻然而不失社会理想的当代同性恋新闻人。作者相信,正是有了他们,这个国家的新闻事业才是那么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才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那么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③根据书中的观点,埃默里是典型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关心社会正义,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黑人、少数族裔和同性恋者。此外,该书还用历史学等学科的若干新成果来重新解释大众传播史。

(2)麦克布莱德等人所著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在有关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斗争中,198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上,“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肖恩·麦克布赖德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以大量材料论证了世界新闻传播确实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状况,支持建立新闻传播新秩序,并提出许多具体建议。大会据此通过决议,决定制定国际交流发展计划,以促进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建立。

1981年,20多个发达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召开会议,通过“塔鲁瓦宣言’夕,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抨击肖恩·麦克布赖德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个报告含有默认,甚至是鼓励政府进行新闻检查的倾向。

3. 简述《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答案】《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新莱茵报》在无产阶级报刊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列宁曾称赞它是“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它的宣传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新莱茵报》打出的虽然是民主派的旗帜,但是它时时处处强调自己的无产阶级性质,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分析问题。它不遗余力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政治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以此来武装群众、指导斗争。

与此同时,《新莱茵报》注意斗争策略,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对专制制度、容克

地主、贵族官僚和反动军阀,《新莱茵报》坚决抨击,深刻揭露; 对大资产阶级的反动主张,报纸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小资产阶级,报纸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态度,支持他们与无产阶级一致的观点,维护他们与无产阶级相同的利益,而对于他们的动摇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则采取批评的态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联合了同盟军,孤立了敌人。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新莱茵报》建立了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普通的工人群众都成了它的耳目和朋友。这些通讯员遍布各个城市,与编辑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新莱茵报》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运动的最新情况,并以比其他报纸更准确的信息赢得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莱茵报》不仅是德国民主派的,而且是欧洲民主派的机关报。

《新莱茵报》十分重视读者来信,从中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和述评。报纸每期刊发十几封读者来信,直接反映群众的呼声。同时,《新莱茵报》十分重视指导群众,给他们提供理论武器。报纸连载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用通俗的语言教育广大工人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为阶级的解放而战斗。报纸在革命发展各阶段及时发表的评论,提出的口号,都为群众指明了方向。

(3)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新莱茵报》是无产阶级的旗帜与号角,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报道,都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浓缩着强烈的爱憎。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特别是对敌人的讽刺揭露,更是犀利无比,战斗力极强。

正是因为《新莱茵报》具有以上特色,普鲁士王朝和与之勾结的资产阶级无比憎恨它,攻击它是“一切可恶报纸中最可恶的报纸”,并且想方设法加以迫害。1848年9月25日,该报多位编辑人员在参加群众集会时遭到当局逮捕,报纸一度停刊。

4. 19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中国有哪些通讯社? 各自基本情况怎么样?

【答案】(1)中央通讯社

1924年4月1日,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由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1926年迁至武汉,1927年5月迁至南京,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

“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2)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