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644教育技术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virtual community
【答案】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
2. 情境学习
【答案】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3. 教学目标
【答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 CSCL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5. 活动理论
【答案】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6. 经验之塔理论
【答案】“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7.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8. 绩效技术
【答案】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PT )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HPT ).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 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 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答案】网络课程开发过程可以分为确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制作原型、脚本设计、素材准备和课程开发等七个主体阶段,和几个测试和修正的辅助阶段。
(1)确定教学大纲: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蓝图,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依据,对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选定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配套的书面材料。网络课程的教材应具有科学性、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切合实际社会需求、反应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内容。教学内容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3)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在原型的设计和制作时,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网络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时,特别要注意课程内容的组织、表现和导航:
①内容组织:课程内容采用模块花的组织方法,而他们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基本上以知识点和教学单元为依据。
②内容表现:其中描述性的文字应精炼准确,在画质上应力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
③内容导航:由于网络课堂信息量大,关系复杂,除了信息上要合理之外,信息的导航也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决定网络课堂是否受用户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精心设计。
(4)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纲领性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环境设计。
(5)脚本设计。网络课程的脚本编写要充分考虑原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内容表现、导航、教学设计等课程的总体风格。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相当于网络课程的详细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素材准备。素材的准备工作包括素材的采集和素材的整理。
(7)课程开发。课程开发阶段是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课程原型,利用可见开发工具即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程。
(8)调试和运行。网络开发完成以后,马上应该将课程投入试运行,组织有关教师和学生参与使用并作出评价。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汇总以后加以修改。
(9)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的是基本的软教学环境,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答疑系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
(10)教学活动设计。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他强调四项功能目标的来年两个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统一。
10.教育信息化迄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回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迄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并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的普遍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个阶段。
(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逐步深入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要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学科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11.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管理领域所引起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案】信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学习不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正逐渐地成为现实,教学过程管理也从传统的以群体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为主,相应的管理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1)对个别化教学模式对CMI 产生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