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朱子读书法
【答案】朱子读书法是关于朱熹读书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①循序渐进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反对贪多务广; ②熟读精思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勤十思考; ③虚心涵泳指读书时要探明原意、独立思考、勤苦奋进、保持虚心; ④切己体察指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有坚持不J 解,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 ⑥居敬持志指读书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树立远大的日标,明确读书的目的。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但我们在考究朱子读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 一是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
2. 五经课试法
【答案】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
,不通者罢遣;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
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3. 《教育独立议》
【答案】《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
的影响。”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①“分
,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
,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
,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
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
,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
4. 九品中正制
【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乱,乡亭里地方组织遭受破坏,致使汉代以来的“察举”推荐制度难以实行。这时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曹王即帝位之后,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设置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依家世和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任官授爵的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的特权。后门阀世族集团势力逐渐走向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抬头并不断扩大,他们在掌握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利,于是九品中正制在对门第出身的要求方面不断放松,而对考试的要求方面却越来越严。九品中正制到隋文帝时开始废除,代以科举考试制度。
5. 癸卯学制
【答案】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二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清管学大臣张百熙
,和荣庆、张之洞拟定。1904年1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癸史称“癸卯学制”
卯学制从纵的方面可分三段七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全部学习时间共25~26年。其中,小学教育9年(包括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 中学堂5年(一级); 高等教育11~12年(包括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了级)。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和优级; 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及译学馆。
该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各自成系统,增加了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更周密完备,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较大。癸卯学制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教育的形式,但并没有脱离封建教育的精神。而且这个学制从学校体系、课程设置、教育行政组织都抄自国外(主要是日本),不符合中国实际,并特别重视外语教学,所以它又具有半殖民地教育的特性。
6. 万木草堂
【答案】万木草堂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设的一座新式学堂,是他讲学的场所。康有为采取个别谈话甄别的办法,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入学。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著有《长兴学记》以为学规。康有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和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除听讲外,主要靠总结读书、写笔记、记功课薄,每半月旱交一次。康有为对功课薄反映的问题或做批示、或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康有为自仟总教授,另从学生中选出若干名高材生作为学长,带领学生读书。还要求学生练习演说、做体操和假期“游历”
万木草堂是一所由旧式书院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前后历时7年,期间他完成了-系列重要著作包括《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同时他还继续撰写《大同书》。这些著作也成为万木草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变法维新骨干,如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人,他们都成为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有为逃亡日本,万木草堂于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7. 制举
【答案】制举是皇帝亲诏临时设置的唯策取士的制度,经历了沿袭传统的间对口试到定型为分科笔试的演变过程,于高宗显庆时完全纳入科举取士体制。制举考录程序较简单,一般不定期,由皇帝临时决定考试科目,应考者自举或被举到京师,在殿庭直接参加考试,登科者可立即授官。唐代制举考试的方式,有别于科举取士的其他考试,凸显了选拔非常人才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唐代制举既是整个科举取十体制的一部分,义自成相对独立的系统,皇帝亲临主考、唯令试策和举选合一,乃是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8. 乡村教育思潮
【答案】乡村教育思潮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的教育思潮。其基本观点为:主张把教育活动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致力于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改造; 要求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善农村的经济与生活,加强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提倡教学做的统一。主要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等人。它的出现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革命的一种反应。它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但乡村教育运动的失败也证明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
二、简答题
9.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