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二) . 12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三) . 23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四) . 34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五) . 44
一、名词解释
1. 《望厦条约》
,是1844年7月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项【答案】《望厦条约》原名《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不平等条约。地点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中美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顾盛。条约共三十四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除割地、赔款外,美国拥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取得的全部特权;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兵船可以自由行驶中国领海巡查贸易;美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地设立医院、教堂等。该条约成为后来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2. 海关税务司
【答案】海关税务司是近代中国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中国海关行政的首脑的名称。名为中国海关监督雇佣之人,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的主宰。1854年,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吴健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清政府征集关税。1859年,
1861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被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任命为总税务司,成为了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
这个职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1863年赫德继任,至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四十余年。
3. 学衡派
【答案】学衡派是在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及胡先舖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学衡派也相应解体。
4. 乡官制度
【答案】乡官制度是指太平天国政权创立的县级以下地方基层组织制度。主要内容:①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政权控制下的人民组织起来,每军12500家,设一军帅,军帅以下依次设立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②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吏委派,成为乡官。③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民政,督其民在乡事农,战则应征。乡官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5. 都统衙门
【答案】都统衙门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1900年7月30日成立的对天津及附近的静
海、宁河等县实行军事统治的机构。都统衙门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俄、英、日、法、美、德军官各一人组成的六人委员会(初为俄、英、日军官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领导,下设秘书处、巡捕局、会计处、军事部、司法部等。《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区。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正式收回天津,都统衙门长达两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6. 遵义会议
【答案】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7. 徐州会战
【答案】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J938年5月,为保全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主动放弃徐州,徐州会战结束。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8.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 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1933年1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9. 行宪国大
【答案】在国民党军事失败、政治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形势下,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其中心议题就是选举总统、副总统,开始实行民主宪政。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副总统的选举则集中突显了李宗仁、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意欲让孙科当副总统,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意愿与孙进行竞争,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出,4月29日,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在外部危机、内部矛盾严重的情况下,行宪国大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激烈。
10.编遣会议
【答案】编遣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了全国编遣军队会议,实际上是其为了削弱其他军
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但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冯、阎、桂等各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的总数目由原来的50个师増加到65个师,这使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论述题
11.简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政策。
【答案】日本对沦陷区的统治是异常严酷的。
(1)政治军事方面。1938年底,日本首先在华北推行“治安肃正”运动。1941年春又扩大为更残暴的“治安强化运动”,强化法西斯的保甲制度,采用“圈村”、“并村”,建立伪地方组织等手段,加强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统治。在华中、华南地区推行“清乡运动”。日伪军配合向新四军、游击队活动地区进行“扫荡”,进行大规模的“肃清战”。日寇妄图通过“清乡运动”强化伪政权,消灭作为心腹之患的新四军,榨取江南的财富。
(2)经济掠夺政策。日本在华中、蒙疆地区疯狂掠夺日满缺乏的资源(特别是地下资源)。工矿业方面,日本采用“军管理”、“委托经营”的掠夺方式。在农村和农业方面,日军采用了强占土地、征收捐税、强制低价收购农产品、直接掠夺粮食等方式。除此之外,劳工也成为日本掠夺的对象。
(3)进行奴化教育,欺骗宣传。沦陷区的教育完全适应日本的奴化政策的需要。高等、中等甚至小学教育为日所控制,日语被列为必修课,教科书亦被篡改以适应日本侵略者钳制沦陷区正常教育的需要。社会宣传为日寇控制,报刊、影视主要进行“中日提携”、“大东亚共荣圈”及“皇军”战绩的宣扬。
12.简要论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案】(1)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红色政权区域虽然处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但它的长期存在并日益发展是可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间的连续不断的战争。这种白色政权间的分裂和战争,使反动统治出现缝隙,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坚持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还有四个条件:a.1926年和1927年革命影响的遗留;b. 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c.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②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③共产党必须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总体观念,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随着革命实践经验的丰富,毛泽东又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推向前进。到苏维埃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他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