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传播学之传播学教程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大众

【答案】大众(mass )是指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大众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也不同于群集和公众。大众的卞要特点有:①规模的巨大性; ②分散性和异质性:③匿名性; ④流动性; ⑤无组织性; ⑥同质性。

2.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答案】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3.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种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①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②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 阿多诺(T.W.Adorno )

【答案】阿多诺(T.W.Adorno )是德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31年,阿多诺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后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一起流亡美国。1941-1948年,阿多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社会分化研究规划组织的负责

人之一。1949年,他以社会学教授身份返回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从1958年起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直至逝世。其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1947, 与M. 霍克海默合著)、((权威主义人格》(1950). 《否定的辩证法》(1988). 《美学理论》(1970)等。

5. 反馈

【答案】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陛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6.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从广义上看,知晓权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看,知晓权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7. 发展传播学

【答案】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 )、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8. 文化(工业)产业

【答案】文化(工业)产业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概括而言,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①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②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水泥”。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作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广泛地产生于发达工业社会。它批量地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

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的、物化的虚假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下具和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从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式(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和奴役大众,从而最突出地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的倒退,进入了大众蒙昧的阶段。

二、简答题

9. 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项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指大众传播具有提高个人、群体和事物的社会知名度和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的作用。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指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0.如何理解创新扩散理论中的“创新”?

【答案】创新是被采用的个人或团体视为全新的方法、实践或客体。这个定义的关键之处在于,创新与否是相对于特定群体而言的,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对于某些群体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事物或实践,对另一个群体而言可能就是全新的。

一个创新能否被大众接受,取决于几个因素:①相对优势; ②兼容性; ③复杂性; ④可试验性; ⑤可观察性。

换言之,如果一个群体主观感觉一个创新的价值越大,它就越容易被该群体接受。具体而言,一个创新和它所取代的事物相比优势越大,与现存的价值观、潜在接受者过去的经验和需求冲突很小,复杂性不高,可以通过试验进行考察,并且人们可以直接观察结果,那么这个创新就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创新在扩散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者们发现有时使用者还会对创新进行再发明,改变其最初的用途、方法、价值或使用环境。过去人们常常把这种“误用”看做是一种错误,现在人们越来越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待这些行为。

11.试述大众传播社会效果三层面。

【答案】(1)传播效果的层面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①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的知识量和知识构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