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研究

关键词:晚唐,咏史诗,怀古诗,思维模式

  摘要

晚唐出现了大量的咏史怀古诗,前人从主题思想到艺术特色都做了很多的分析与阐释。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更多地采用了传统知人论世的视角,晚唐的时代环境与晚唐诗人的艰难处境是他们进行诗歌诠释的基本思路。本文则试图转换视角,从创作主体思维模式的角度对晚唐咏史怀古诗的创作重新加以解释。创作 主体的思维模式,除了包括时代与身世这样的现实因素,还包括文人的世界观、文学创作传统等历史和传统方面的因素,而后者可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影响了晚唐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晚唐咏史怀古诗思维模式的形成要素。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晚唐动乱的时代背景与晚唐诗人的坎坷遭遇构成了现实环境方面的要素,重史尚学的知识结构与伤时忧世的价值观构成了文化语境方面的要素,而唐朝及唐以前的咏史怀古诗创作传统则是文学自身传承方面的要素。
第二章从诗歌创作主题的角度分析了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我们在其中突出了历史与传统方面的思维模式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具体来说,晚唐咏史怀古诗中批判君主荒淫亡国的诗歌源于晚唐诗人所奉行的儒家君道观念,晚唐诗人表达怀才不遇的诗歌则是古代文人一贯的不遇意识的当下流露,而晚唐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伤情怀则可以从古代文人的宇宙时间观念中找到根源。
第三章从诗歌创作的题材与意象的角度分析了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对于李杨题材来说,同情与批判的矛盾性评价是李杨题材诗的主要思想主题。儒家的君道观念,咏史怀古诗创作中的翻案潮,白居易等前辈诗人提供的张力性框架等因素则是这种矛盾性评价的来源。对于金陵题材来说,感伤情绪是金陵题材诗歌的思想主题。而从金陵题材诗歌创作的角度讲,晚唐的金陵怀古诗创作反而陷入了中晚唐怀古诗的创作模式之中,于是中唐刘禹锡的金陵诗反而对后世相关题材的创作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从晚唐怀古诗的意象来讲,意象运用呈现出很强的模式化特征。这种现象是由古典诗歌的意象传统、唐人怀古诗的创作实践、创造典型意境的需要以及怀古诗本身情感表达的单一性等因素造成的。
总之,从创作主体思维模式的角度去考虑,除了时代环境和个人身世等现实因素之外,一些历史与传统方面的因素也潜在地影响到了晚唐咏史怀古诗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