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641分子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D 序列(Shine Dalgamo sequence)

【答案】SD 序列是指存在于原核生物mRNA 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的富含嘌呤的保守片段,能与 16SrRNA3' 端富含嘧啶的区域进行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 的AUG 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2. 基因超家族

【答案】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组由于序列的同源性通过序列比对可以彼此匹配而相关的基因。判定同源的主要标准是核苷酸残基的保守性,并参考功能的相似性。

3. 基因扩増

【答案】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结果使得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4. Edman 降解(Edman degradation)

【答案】Edman 降解是指由P . Edman于1950年首先提出来的,最初用于N 端氨基酸残基分析,现在用于肽端 氨基酸序列测定的实验技术,

其原理是异硫氰酸苯酯能与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一末端氨基的反应,切下与之反应的那个氨基酸残基,这样蛋白质或多肽链就减少了一个残基,而且在它的N 端又暴露出一个新的游 离的α-末端氨基,又可参加第二轮反应,如此重复,就可以测出n 个残基的顺序。

5. 简并性(degeneracy )

【答案】简并性是指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对应于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synonymouscodon ) 。

6. Telomerase

【答案】端粒酶。端粒酶是指由蛋白质和RNA 两部分组成的一种反转录酶,其中RNA 作为模板序列,指导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 的重复序列片段。

7. 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

【答案】转录单位是指从转录起始位点到转录终正位点所对应的、作为RNA 聚合酶模板的基因序列范围,可以是单一基因,也可以是多个基因。一个转录单位就是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是一段以一条单链RNA 分子为表达产物的DNA 片段,这是转录单位的重要特征。

8. 转录后加工(post-transcription processing)

【答案】转录后加工是指新合成的较大的前体RNA 分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转变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的RNA 分子的过程,主要包括剪接、剪切和化学修饰。

9. Transcriptome

【答案】转录组。转录组是指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的所有niRNA ,即基因组DNA 转录的基因总和。研究转录组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利用DNA 芯片技术检测机体中基因组的表达。

10.断裂基因

【答案】断裂基因是指在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某一个蛋白质不同区域的各个外显子并不连续排列在一起, 而常常被长度不等的内含子所隔离,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方式。所以,真核基因常被称为断裂基因。

二、填空题

11.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I 、II 和III 分别负责_____和_____基因的转录。

【答案】rRNA ; hnRNA ; tRNA

【解析】真核生物中存在3类RNA 聚合酶,其催化的转录产物及对α-鹅膏覃碱的敏感性见表。

表 真核生物的RNA 聚合酶

12.在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相互作用中,反密码子IGA 可识别的密码子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UCC ; UCU; UCA

【解析】根据摆动假说,当反密码子的第一位是I 时,可识别3种密码子:

13.氨酰tRNA 合成酶既能识别tRNA ,也能识别相应的_____。

【答案】氨基酸

14.原核生物同源重组时,RecBCD 蛋白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答案】核酸外切酶; 解旋酶; A TP 酶的活性。

RecB 、RecC 和RecD 三者构成在原核生物同源重组中的功能单位RecBCD 蛋白复合【解析】

物,它是一个多功能的酶系,具有依赖于A TP 的单链和双链DNA 外切酶的性质,因此又称为外切核酸酶V 能利用水解A TP 释放的能量使线型DNA 解旋,此外还呈现序列特异性的DNA 单链内切酶活性。

15.天然染色体末端不能与其他染色体断裂片段发生连接,这是因为天然染色体的末端存在_____结构。

【答案】端粒

16.核苷酸通过_____键连接形成核酸分子,核苷酸中的碱基使核苷酸与核酸在_____附近具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值。

【答案】磷酸二酯:260nm

三、简答题

17.链霉素为什么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链霉素是一种碱性三糖,可以多种方式抑制原核生物核糖体。

(1) 能干扰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

(2)也会导致mRNA 的错读。

18.简述酵母单、双杂交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答案】(1)酵母单杂交系统。

①基本原理

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Pmin )的上游,把报告基因连接到Pmin 下游。然后将编 码待测转录因子的cDNA 与已知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D )融合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 与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就能激活Pmin 启动子,使报告基因得到表达。

②应用

a. 用于检测已知DNΑ-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b. 用于分离结合于目的顺式调控元件或其他短DNA 结合位点蛋白的新基因;

c. 用于定位已经证实的具有相互作用的DNA 结合蛋白的DNA 结合结构域进一步准确定位与DNA 结合的核苷酸序列。

(2)酵母双杂交系统。

①基本原理

把编码已知蛋白的DNA 序列连接到带有酵母转录调控因子DNA 结合结构域编码区(BD )的表达载体上。导入酵母细胞中使之表达带有DNA 结合结构域的杂合蛋白,与报告基因上游的启动调控区相结合,准备作为“诱 饵”捕获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基因产物。此时,若将已知的编码转录激活结构域(AD )的DNA 分别与待筛 选的cDNA 文库中不同插入片段相连接,获得“猎物”载体,转化含有“诱饵”的酵母细胞,一旦酵母细胞中 表达的“诱饵”蛋白与“猎物”载体中表达的某个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不同转录调控因子的AD 和BD 结构域 就会被牵引靠拢,激活报告基因表达。分离有报告基因活性的酵母细胞,得到所需要的“猎物”载体,就能得到 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