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郑州大学827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史综合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当今越、朝、老、古各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答案】(1)越南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这是越共中央长期重视理论探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越共认为,越南仍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夕,但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②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问题。越南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绝对计划化及平均主义、包给制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计划调节的并通过国家法律监督的新管理模式,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

③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

a. 要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

b. 市场既是计划的根据,也是计划的对象;

c. 逐步取消包给制;

d. 由市场机制决定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国家主要是利用经济办法引导市场的供求关系; e. 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实行统一管理;

f.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商品在全国自由流通,同时扩大对外经济联系,主动融入国际经济。 ④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越南共产党主张实行多种经济所有制,“不以私有制为主导”。

⑤关于分配方式问题。越南主张现阶段要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并存,即以按劳动结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并结合劳动者对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和知识的贡献进行分配。

(2)朝鲜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

①在本国所处丁的历史阶段问题上,一方面己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 另一方面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国能够实现共产主义;

②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加强思想教育; ③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继续革命,把集体所有制改变成全民所有制,实现无阶级社会,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④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一直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⑤朝鲜还实行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问题上,强调发扬革命精神,视经济建设为“战场”,大力发展劳动

竞赛,不断提出各种战斗口号,激励群众的劳动热情;

⑦关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不拒绝国际经济交往。

(3)老挝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①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还要经过若干阶段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

②老挝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现阶段的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关于国家资本主义。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

⑤关于革新开放的主要经验:

a. 加强全党全人民团结统一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是革新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 一切靠人民、为人民是党的一贯宗旨;

c. 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是革新的必要条件;

d. 加强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和提高国家机关的管理效能,是革新沿着党的路线和目标前进的保证;

e. 本国的力量与时代的力量相结合,有原则地争取国际援助是老挝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国际条件。

(4)古巴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古巴改革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稳步的改革开放”是古巴改革的显著特征。

②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没有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即使是成功的经验也不例外。

③关于所有制与分配制度。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允许一部分人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逐步减少分配财富的比例。

④关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应当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应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各国、各地区共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不能把某一地区的个别经验、特殊经验当作适用于各国、各地区的普遍经验。本着这一原则审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其中首要之点在于必须坚持不懈地

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①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之时,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仍然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基于上述信念,他们著成《资本论》等不朽之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还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从而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时,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依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严谨的论证,提出了著名的帝国主义论,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他强调共产党人应当从中看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坚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信念。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党首先在俄国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③在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必将推倒三座大山,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创建了人民共和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④苏东剧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众多国家的共产党人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坚信社会主义最终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才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与振兴的中流砒柱。

(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它的基本原则,坚持它的世界观、方法论,即坚持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的科学理论,绝非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加以坚持,绝非不分时间、国度和具体情况,简单重复马克思、恩格斯等领袖人物所说的话、所做出的论断。

②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区分他们的哪些论断是对人类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和各国共同经验的总结,哪些仅仅是针对某些国家、事件、人物的具体情况讲过的话。对于前者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对于后者没有必要不看具体对象、不加分析地到处照搬。

③实践中会出现许多前人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后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前人未曾提过的新观点、新看法和新理论。

(4)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①列宁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a.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 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论断;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苏维埃共和国的设想;

d.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则,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暴力革命与和平手段推进革命进程,并在首都和中心城市夺取政权后迅速将革命推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