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大学文学院720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_______)、白朴和马致远。
【答案】郑光祖
【解析】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纪行赋
【解析】纪行赋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欲的《遂初赋》。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抒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代表作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3.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出自近代著名诗人_______的《夜坐》。
【答案】龚自珍
【解析】龚自珍的拔俗特立,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孤立无援的,他的不少抒怀诗,充满奇才忧国伤时而不容于世的压抑感、孤寂感。《夜坐》云:“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平生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4. 《淮南子》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刘安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或《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该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地总结,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它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 《报任少卿书》作者_______。
【答案】司马迁
【解析】《报任少卿书》又名《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6. 刘勰《文心雕龙》评_______为“五言之冠冕”。
【答案】《古诗十九首》
【解析】《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锺嵘《诗品》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7. 批评“儒以《诗》《礼》发冢”的思想家是_______。
【答案】庄子
【解析】《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家。大儒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8. “腰斩”《水浒》之人是_______。
【答案】金圣叹
【解析】金圣叹,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著名文学家、批评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评点,他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金圣叹因不满《水浒传》后半部,于是将《水浒传》从第七十一回处腰斩,将原书第一回改为“楔子”,将第七十一回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保留下来,自己加上一段卢俊义草桥惊梦的情节,算作结局的第七十回。还对前面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的修订,写了大量的批语。
二、名词解释
9. 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10.熏浸刺提
【答案】熏浸刺提是梁启超提出的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语出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人们特别偏爱小说的原因,在于小说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境界,使读者得到想象中的满足,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认识自身。他将小说作用概括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熏”是指感情潜移默化,“浸”是指感人至深,“刺”是指使人感情受突然刺激,“提”是指读者随书的感情而变化,把自己融入其中。
11.宫体诗
【答案】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
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宫体诗创作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以说是宫体诗的合集。直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宫体诗浮靡轻艳的创作风气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12.明传奇
【答案】明传奇是中国早期戏曲剧种之一,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它是明代戏曲的主体,其繁荣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进入新阶段。传奇是宋元南戏发展到明代时的改称,主要指那些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明传奇在明代后期发展到辉煌时期,并形成“临川”与“吴江”两大流派。临川派以其领袖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得名,代表作家还有阮大铖、吴炳等,这一派注重传奇的文学性,讲究辞藻文采,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吴江派以其领袖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得名,代表作家有吕天成、冯梦龙等,这一派注重传奇的音乐性和戏剧性,主张作曲“协律”,语言“本色”。在当时,吴江派的主张较占优势。
13.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14.性灵说
【答案】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 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15.乐府诗
【答案】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时期,朝廷乐府机关会采撷、演唱一些新兴的俗乐歌辞,这些歌辞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出于民间。乐府民歌是汉代音乐机构从民间采集的“俗乐”,大都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中的精华。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感情,其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诗体多样、语言朴实生动,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魏晋以后的文人,或大力模拟乐府诗,如西晋陆机等; 或沿用古乐府旧题而写新诗,如李白、杜甫等; 或自创新题,咏写时事,如元白诗派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