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影视镜像与现代乡土小说

关键词:现代乡土小说,影视,改编异义,接受与传播

  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乡土小说和影视开始了联姻与互动,凭借影视艺术形式,现代乡土小说得到了新的阐释。现代乡土小说的电影、电视改编,对研究乡土小说的内涵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影视镜像中的现代乡土小说所具有的文学、影视的双重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文主要考察了现代乡土小说在影视改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思想蕴涵、接 受特点,粗略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并总结了文本与影视互释中的现代乡土小说的特点,以探求其中的文化、艺术、社会等内涵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现代乡土小说与影视改编的联系:1、首先考察现代乡土小说的意义界定,列举文学改编成影视的诸多范例,并分析现代乡土小说影视改编的大体状况。2、考察文学原著与影视改编作品中的现代乡土小说的蕴涵。3、剖析影视改编与文学原著间的意义偏差,并分析现代乡土小说的改编空间。4、从接受视角出发,考察文学原著和影视改编中的现代乡土小说,并探讨受众的组成及其与现代乡土小说的关系。 本文得出初步结论: 1、现代乡土小说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其含义具有丰富性,可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在电影诞生之初,文学便发挥出其特殊的作用,以文学作品为蓝本进行改编、加工的形式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从文学到影视具有改编的可能性,并有许多改编成功的范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两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想象力的发挥、情理的表达等方面的互通。现代乡土小说与电影的联姻发端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而其与电视的联姻略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乡土小说文本创作的繁荣发展,影视对其的艺术再现也日渐丰富。 2、从思想蕴涵层面看,现代乡土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继承并发展了文本的多重性表现内涵:冷峻而又犀利的批判、深挚而又细腻的抒情、充分而又生动的演绎。随着创作视角的不断延展,乡土与农村、农业、农民等问题,与地域风情等文化信息进一步融通与联结,乡土小说在影视改编过程中也得到了再阐释的空间。 3、从改编的现状来看,影视改编亦有其疏漏与不足,改编作品与原著存在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不同。有些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出现了与原著的疏离,存在着炒作、亵读、迎合、滥情、篡改、偏执、随意等诸多弊病。就现代乡土小说的影视改编而言,其数量相对来说不多,大量的优秀作品未被改编,因此尚有相当大的改编空间,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4、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影视改编使接受者经历了从读者到观众的角色的转换。由于影视特殊的传播方式,使诸多文化程度较低的、不曾作为读者的受众直接成为观众,从而接触到影视镜像中的现代乡土小说。从接受者的类型及潜在接受者的特点等角度,可以分析出现代乡土小说的影视改编与接受者期待视野间存在的某种契合,乡土小说所具有的时间跨跃、空间想象以及情景渲染,使其很能贴近本真与自然存在,影视形式特有的视觉、听觉效果,拉近了作品与接受者间的距离,可以在接受者与小说、影视间形成一种饶有意味的互动效应。读者与观众的角色不同,且有着类型区别。现代乡土小说的潜在接受者数量众多,但真正转化为读者、观众的相对较少,寻求影视改编的灵感可以由此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