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赫胃黎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了解和对其他占典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的熟悉程度。这道题也算是比较简单的。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兵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洛克的“绅士教育”这样的传统教育,强调科学知识是学校必不可少的部
,要求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为“实分。而且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在的,完满的生活”作准备。
2.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考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3.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教育部所采取的? ( )
A. 废除教会学校,将教会势力驱逐出中国
B. 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元年教育宗旨的精神
C. 开放女子教育,教育普及有一定发展
D. 白话取代文言,改革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答案】A
4. 《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
A. 博士
B. 大成
C. 翰林
D. 大儒
【答案】B
【解析】一年是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5.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 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 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 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使得教育目的的制定离不开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同时,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教育又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或者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都具有片面性。人的发展要从个人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需要出发。
6. 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
A. 拜占廷教育
B. 阿拉伯教育
C. 基督教教育
D. 世俗封建主教育
【答案】A
【解析】中世纪,在拜占廷的封建化过程中始终存在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中央世俗政权,还有从古代承继下来的比较繁荣的城市和发达的工商业。因此,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盛行私人讲学; 中等学校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文法和古典作品; 高等学校以“七艺“为基础课程,重视法学教育,医学教育也比较发达等,而且根据拜占廷的政治、经济特点,特别是它的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对它的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其二,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其三,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此外,在拜占廷教会,除主教外,所有教士均可以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一式也有影响。可见,拜占廷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保存和传播。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环境影响
B. 教育作用
C. 内在因素
D. 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环境和教育都是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所以,实践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答案选D 。
8. 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 )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 )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 )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 )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剩余法
【答案】B
9. 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
A. 改革科举
B. 发行报刊
C. 兴办学堂
D. 译介西书
【答案】B
10.“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答案】B
,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解析】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在其无神论著作《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