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846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配系数【答案】分配系数是指在土壤一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
2. 阈剂量(浓度)
【答案】阈剂量(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阈剂量(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慢性毒性越高. 反之,慢性毒性越小。阈剂量(浓度)由慢性毒性试验来确定,或由亚急性毒性试验做出初步估计。
3. 肠肝循环
【答案】肠肝循环是指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的现象。这些物质呈高脂溶性,包含胆汁中的原形污染物或污染物代谢结合物在肠道经代谢转化而复得的原形污染物。能进行肠肝循环的污染物,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4. 可吸入颗粒物【答案】可吸入颗粒物又称可吸入粒子,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选择题
5.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热岛效应
)。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答案】C
【解析】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6. 哪种行为不会造成污染?(
A. 将垃圾填埋在垃圾填埋池中
B. 燃烧矿物燃料
C. 使用太阳能
D. 使用天然气
【答案】C )
【解析】A 项,垃圾填埋会产生空气的污染并且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B 项,燃烧矿物燃
料会产生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C 项,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不
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会造成污染;D 项,使用天然气,
会产生
7. 下列吸附现象属于离子交换吸附的有(
A. 土壤胶体吸附碱土金属粒子
B. 土壤颗粒吸附非离子有机化合物
C. 金属水和氧化物吸附过渡金属离子D. 腐殖质吸附非离子型农药
【答案】A )
【解析】离子交换(或代换)吸附是指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过程除以离子价为依据进行等价交换和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外,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主要依赖于电荷数、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土壤中阴离子交换吸附是指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的交换作用。
8. 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另一类是盐基离子,下面离子中属于致酸离子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可交换性阳离子包括两类:
和致酸离子,包括和盐基离子,包括等。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
的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
三、填空题
9. 在S-P 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_____。
【答案】极限溶解氧【解析】S-P 模型是描述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后,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这两者的平衡状态。溶解氧在水中的变化过程为一下垂的曲线。S-P 模型中,极限溶解氧为溶解氧浓度有一个最低值,出现的距离称为极限距离该点溶解氧变化率为零。
10.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换条件;大气中的氨;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
【解析】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有: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某地
降水中浓度就高,降水的就低;大气中的污染严重,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由于它易溶于水,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从而降低了雨水的酸度;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大气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地飞起的扬尘,扬尘的化学组成与土壤组成基本相同,因而颗粒物的酸碱性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天气形势的影响,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