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以下的地址前缀中的哪一个地址和

(1)0/4; (2)32/4; (3)4/6; (4)80/4。

【答案】将2.52.90.140和(1)(2)(3)(4)掩码相“与”的结果仍为2.52.90.140,则表示匹配。

可知,只有(1)与2.52.90.140匹配。

2. 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和时延抖动对缓存空间上限的确定有何影响?

【答案】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取决于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

当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已确定时,缓存空间的上限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成正比。 时延抖动越大,缓存空间也应更大。

3. 在防火墙中的分组过滤和MPLS 标记交换是否兼容?请说明理由。

【答案】防火墙中的分组过滤工作在IP 层或IP 层以上,而MPLS 标记交换则工作在IP 层之下。分组过滤就是从分组首部提取出特定的字段,然后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对分组进行处理。防火墙本来不处理IP 层以下的MPLS 的首部,但现在的网络处理机构的功能増强了,可以从一个分组的多个首部中提取和处理多个字段。因此,MPLS 可以建立这样的显式路径,其出口结点有防火墙。

4. 试比较先进先出(FIFO )排队、公平排队(FQ )和加权公平排队(WFQ )的优缺点。

【答案】(1)先进先出(FIFO )排队的优点:实施简单。缺点:不能区分时间敏感分组和一般数据分组,并且对排在长分组后面的短分组也不公平;

(2)公平排队(FQ )的优点:在高优先级队列中总是有分组时,克服优先排队的局限,避免了低优先级队列中的分组长期得不到服务的现象出现。缺点:长分组得到的服务时间长,而短分组得到的服务时间短,并且没有区分分组的优先级。

(3)加权公平排队(WFQ )的优点:通过为每个队列分配一个与所需带宽百分比相对应的权重,使高优先级队列中的分组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服务。缺点:实施起来很复杂。

5. 分两种情况(使用子网掩码和使用CIDR )写出因特网的IP 层查找路由的算法。

【答案】(1)划分子网,使用子网掩码的情况:

匹配?请说明理由。

①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 地址D ;

②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当然还需要把D 转换成物理地址,把数据报封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其结果为N 。若N 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2)使用CIDR 的情况

①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IP 地址D , 得出目的站的网络号为N ;

②若N 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一个网络号,则不需要再经过其他的路由器,而直接通过该网络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 (这里包括将目的主机地址D 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地址,将数据报封装为MAC 帧,再发送此帧);否则,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IV 的路由,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网络前缀一项,就表示使用了CIDR , 这时应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用掩码进行和目的站IP 地址D 相“与”的运算,设得出结果为M 。选择M 对应的目的站网络号中网络前缀最长的一行,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⑦;

⑦报告路由选择出错。

6. 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答案】(1)EverythingOverIP :未来的通信网即已肯定以数据信息业务为重心,并普遍使用互联网规约IP ,那么网上信息业务宜一律使用IP 。即Everything Over IP。

(2)IP Over Everything:在现在的电通信网过渡到光通信网的过程中,IP 、A TM 、WDM 会配合使用,渐渐过渡,即IP Over Everything。

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 ), 数据率为c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 ),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案】(1)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c,发送完最后lbit 数据;

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2)对分组交换,当t=x/c, 发送完最后lbit 数据;

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 所以,总的延迟=x/c+(k-1)p/c+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即

解得当时,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8.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边缘部分是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它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其工作方式为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边缘部分利用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使众多主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

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其工作方式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因为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