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2. 过度竞争

【答案】过度竞争是指低集中度、持续性过度供给或过剩生产能力和经济绩效较差的现象。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闭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过度竞争的存在对资源配置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数过多,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结果是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因此,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库存增加,或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

(3)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

3. 利润率

,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答案】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比率。用公式表示:,式中,P ´代表利润率,m 代表剩余价值量,c 代表不变资本,v 代表可变资本,c+v即为全部预付资本。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不变资本的节省; 原料价格的变动。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比利润量更能客观

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4. 社会消费水平

【答案】社会消费水平,即消费需求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表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一定时期所形成的社会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受到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制约,此外还受到一系列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又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消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

(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较高的层次。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消费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水平包括消费质量在内。社会总消费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居民个人消费。社会消费水平的变化会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规模进而对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产生影响。它是分析社会总需求的规模时所需要重点考察的对象。

5. 资本周转

【答案】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周期性循环或再生产过程。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即为资本周转。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的是资本的增殖。要实现资本的持续增殖,就要不断重复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循环过程。资本周转速度表示资本周转的快慢,它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资本周转速度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是不同的,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一般而言,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者越长,资本周转就越馒; 二者越短,资本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就一个年度来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和年利润总量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6.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即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扩大再生产,它具有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等特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7. 价值规律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为: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8. 价值量

【答案】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于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则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便越少,从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则生产每一单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①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乘」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