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801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答案】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可以推导出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厂商根据P=MC确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能给其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如图所示。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递增,因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图中,根据P=MC或MR=MC的短期均衡条件,当市场的商品价格为P 1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 1; 当商品的价格为P 2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 2; 当商品的价格为P 3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 3等等。因为每一个商品的价格水平都是由市场给定的,所以在短期均衡点上,商品价格和厂商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表示为以下的函数关系:

期供给函数。

此外,短期供给曲线之所以是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一部分边际成本曲线,是因为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就是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从以上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供给曲线背后所隐含的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的经济行为。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更重要的是,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数量是在既定价格水平下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品数量。

。其中,P 为商品的市场价格,且P=MC;Q S 为厂商的最优产量或供给量。显然,上式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2. 有人认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之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会失效,你认为正确吗?

【答案】此种说法不正确。原因在于: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增加变动要素投入量而保持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在产量达到

某点后,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产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是,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在生产中有一个最优比例,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小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 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大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技术不变,即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会失效。技术进步只可能延缓边际报酬递减出现。

3. 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案】(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是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 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额(即二)。如图所示,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 点,则E 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效用。

消费者的均衡

4. 如果一个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该生产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否一定是不变的? 为什么?

【答案】规模报酬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这一概念是用来分析当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导致的产量变化情况。如果产量变化的比例等于全部生产要素变化的比例,这种情况被称为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所能

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事实上,在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时,其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不变,也可以递减。例如,线性生产函数

数,即,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它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不变的常如,对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说,当时,也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但它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既有

且。再如,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

,也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而它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为零或无穷大,即在其等产量曲线的水平部分有,而在等产量曲线的垂直部分有。由此可

见,规模报酬不变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涉及生产技术的两个不同概念,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5.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答案】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 形,但二者形成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即SAC 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 型。

(2)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之所以呈U 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己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6. 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是庸俗的分配论?

【答案】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西方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要素所有者是按照要素的贡献大小得到要素的价格即报酬,而他之所以得到该报酬,是因为他提供要素时遭受了等值的“负效用”的损失。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还存在如下一些具体的缺陷:

(1)资本衡量问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如MP L 、MP K 等)是根据生产函数求得的,而生产函数中所包括的变量又必须由实物单位加以表示。然而,资本却找不到一个人致适用的实物单位。既然资本缺乏一个共同的单位。那么生产函数中的资本(K )也就无法加以衡量,从而也就

找不到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这样,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赖以成立的“MR K =利息”的说法就无从成立。

(2)资本家投资及多寡与“节欲”或“等待”关系问题。按照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资本家获得的利息是资本家由于“节欲”或“等待”而承受的“负效用”。事实证明,“节欲”或“等待”是什么东西也制造不出来的,资本家的投资或投资的多寡根本与“节欲”或“等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