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大学058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记者的群众工作

【答案】记者的群众工作,不同于一般工作部门的群众工作,而是专属于新闻单位的群众工作。同时,记者的群众工作,又不完全等同于编辑部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通联部的工作。通联部的工作对象,面向全体通讯员和报道组,此外还要处理读者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等。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

2. 事件追踪采访

【答案】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3. 旁观性观察

【答案】旁观性观察,又称非参加性公开观察,是指记者亮明身份,直接在现场进行目击采访,从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现场情景和事件的发展。这是最经常、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观察中,记者一般不参与现场活动,也不介入争端,只是用眼睛像摄像机那样,机灵而客观地“摄取”现场的各种情景。

4.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J 胜质,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新闻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沟通了属于社会意识的新闻报道同属于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了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

5. 预测性新闻

【答案】预测性新闻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所做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前瞻不能割断历史,回眸也可以展望未来,它们互有渗透,当然,又各有侧重。预测性新闻则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①正确; ②基本正确; ③不正确。但从总体上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起到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6. 观察

【答案】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是指人们有日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活动,它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采访中的观察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察看体验活动。观察对于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观察。新闻采访对记者的观察有六点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7. 群众性原则

【答案】群众性原则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在新闻活动中与人民群众发生的现实联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及其根本利益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群众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为:①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②代表和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对违反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③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人民的呼声与要求; ④坚持“群众办报”方针,用各种方式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新闻工作。新闻传播业的群众性包括三层含义主要是指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8. 采访作风

【答案】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同时,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采访方式方法的运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采访作风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风和不畏艰险的作风。

二、简答题

9.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答案】(1)联系采访。

在一般情况下,电话可作为联系采访的工具,这样可以尽快进入采访“角色”。但有些特殊情况,如需隐性采访,则不宜事前打电话通知对方。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后,在国内外有什么反应,这是记者应及时了解、掌握或报道的。电话采访是搜集反应的快速方式。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有些突发事件,需要快速报道,因路途遥远,或交通不便,记者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因其他原因不可能到达现场,电话采访有关人士,是快速报道的最佳选择。在这方面,外国记者早己实行。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受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电话采访若干人士,请他们回答。这也是一

种多快好省的办法。

(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

(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有些传闻涉及到某个部门或某个名人,真相究竟如何,可以用电话采访该部门或该名人,请他们发表谈话,以澄清事实,给公众一个正确答案。

10.开座谈会采访的优点和局限有哪些? 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案】(1)开座谈会采访的优点

①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一个个地挨个采访,是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费时多,来得慢。快一点的办法是召开座谈会,请有关方面的人来参加,这样就能把情况集中起来。

②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

对一些重大事件,要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座谈会也比个别访问来得快。

③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对有争议的问题,邀请有不同意见的人来座谈,对了解争论双力一的意见大有好处。

④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有些问题,靠个别访问难于弄清事实真相,但通过座谈会,你凑一点情况,他凑一点材料,互相启发,帮助回忆,对弄清事实的真相也很有益。

⑤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在采访中碰到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最好的办法是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找一些“诸葛亮”来座谈,发动大家献计献策,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2)开座谈会的局限性

①有些不便扩散的间题,放在座谈会上去谈,就不合适,只能靠个别访问。

②有些问题,需要细谈,座谈会人多,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只能靠个别访问。

(3)座谈会采访应注意的间题

①由于座谈会是由多个对象参加,因此对对象群体“资格”的审查十分重要,否则,会导致与会人不敢讲真』},, 话。

②当前人们的时间观念普遍增强,参加座谈会的人较多,发言又得依次进行,弄得不好,让一些对象“泡”在会上,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11.事件通讯采写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根据事件通讯的特点,采写时当注意下述事项:

(1)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

大千世界,每天发生的事件成千上万,若是全部拿来报道,一无必要,二无可能,这就需要选择,即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予以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件及涉及的人物是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