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系统架构师题库>操作系统题库

问题:

[单选] 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A . 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B . 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但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C . 但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D . 但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虚拟内存是基于程序的局部性原理而设计的。下面关于局部性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程序代码顺序执行。 程序按照非一致性方式访问内存。 程序连续地访问许多变量。 程序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相对小的一段地址空间。 系统中有R类资源m个,现有n个进程互斥使用。若每个进程对R资源的最大需求为w,那么当m、n、w取如表1-5所示的值时,对于表1-5中的a~e这5种情况,()(7)可能会发生死锁。 a和b。 b和c。 c和d。 c和e。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管理计算机裸机。 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设用两种仪器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得到如下结果:X1=(5.51±0.05)mm;X2=(5.80±0.02)mm为综合这两种测量结果以便公布统一的结果,拟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每个数的权与该数的绝对误差有关。甲认为,权应与绝对误差的平方成正比;乙认为,权应与绝对误差的平方成反比。经大家分析,从甲和乙提出的方法中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计算,最后公布的测量结果是()(m/s)。 5.76。 5.74。 5.57。 5.55。 某学院10名博士生(B1~B10)选修6门课程(A~F)的情况如表17-7所示(用√表示选修):现需要安排这6门课程的考试,要求是: 1)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门课程考试,计划连续3天考完: 2)每个博士生每天只能参加一门课程考试,在这3天内考完全部选修课; 3)在遵循上述两条的基础上,各课程的考试时间应尽量按字母升序做先后顺序安排(字母升序意味着课程难度逐步增加)。为此,各门课程考试的安排顺序应是() AE,BD,CF。 AC,BF,DE。 AF,BC,DE。 AE,BC,DF。 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微内核操作系统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思想是将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放入内核中,而把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放在微内核外面的一组服务器中实现。这样使得操作系统内核变得非常小,自然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同时微内核操作系统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融入了面向对象技术。虽然微内操作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但它非常完美无缺,在运行效率方面它就不如以前传统的操作系统。从上述特点来看,本题应选A。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