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某男,69岁,双下肢浮肿4个月,4个月前查Hb150g/L,尿常规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5.9g,血浆白蛋白19.2g/L,血肌酐108μmol/L。最可能的病理类型() A.微小病变。 膜性肾病。 IgA肾病。 FSGS。 新月体肾炎。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物品,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此材料的观点与太平天国运动不符的是() A.动摇了封建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造成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道,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感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由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