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数学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夏曰校,殷曰庠,周约序。学则二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段话语出于哪部书? ( )

A. 《论语》

B. 《尚书》

C. 《礼记》

D. 《孟子》

【答案】D

2. 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A. 斯多葛学校

B. 体操学校

C. 埃弗比

D. 体育馆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希腊教育,尤其是雅典教育及其各级学校的掌握程度。雅典的男孩7岁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知识等。到12岁、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15岁、16岁时,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主要内容为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即文

,接受法、修辞和哲学)。而18岁时,少数贵族青年则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又称为“埃弗比”)

军事教育。外国教育史中对于学校的考查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 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其目的地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答案】C

4. 朱熹根据儒家经典,编撰了一本书籍是( )

A. 《五经正义》

B. 《三经新义》

C. 《论语释注》

D. 《四书集注》

【答案】D

5. 诸子百家中,被称之为“显学”的是( )。

A. 墨家

B. 道家

C. 农家

D. 法家

【答案】A

6.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

A. 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 超出日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 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依靠他人的启

,教学必须弄清儿童发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展的两种水平,考虑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们可以理解最近发展区为一座桥,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桥的一边,要走到另外一边去,而A 是说达到的水平,是过去时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最近发展区是将来时,A 错误.B 选项,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这个又太广泛了,凡是未来时的水平都是超出目前水平的,但是却只有跟现在最靠近的才是最近发展区,所以,B 错误。C 选项是正确,正处于掌握边缘,说明是离现在最近的将来时的那个桥,C 正确。D 需要在下一个阶段达到这个显然是度过最近发展区之后的那个水平,所以,不是最近发展区的范畴,所以,也是错误的。

7. 对于西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西方各类科学技术

B. 西方各国历史

C. 西方的学校、通商办法、赋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D. 西方各类政治制度

【答案】C

8. 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

A. 帖经和诗赋

B. 墨义和策论

C. 策论和诗赋

D. 经义和帖经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科举考试考试方法的变更情况掌握的程度。唐朝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但是后来在北宋三次兴学中,第一次庆历兴学中,改革了科举考试,罢帖经和墨义。所以,我们可以排除ABD 。还有在清末新政的时候,废八股,改试策论。也可以知道策论是肯定有的,诗赋一直都是非常受重视的。

9.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

A. 元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答案】A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己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根据定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选A 。

10.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

A. 孝廉

B. 达于教化

C. 贤良方正

D. 茂材

【答案】A

【解析】察举制度是汉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为标准来选拔官吏,不断完善汉初的察举制度。察举科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常科,如孝廉为岁举,茂材在西汉为特举,东汉定为岁举;二是特举,临时需要或统治者个人兴趣偶一为之,如贤良方正科、明经科、童子科等。在各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科目,注重考察德行,以孝行廉举为基本条件,主要是察举孝子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