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颅骨软化多见于() 6个月婴儿。 6个月以内婴儿。 6个月以上婴儿。 6~12个月婴儿。 婴幼儿期。
患儿,男,4个月。因发热37.8℃,轻咳,惊厥4~5次来诊。发作后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压枕部有乒乓球感,肺有少量湿啰音。惊厥的原因是() A.重症肺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婴儿痉挛症。 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E.低血糖症。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突发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弱、呼吸暂停等,应首先考虑() A.心力衰竭。 B.低钠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血糖症。 E.呼吸衰竭。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增加肠道钙、磷的吸收。 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 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 参与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 促进生殖系统发育。
母乳中的成分较易为婴儿吸收,下列提法错误的是() 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母乳含铁量与牛奶相同,但吸收率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母乳含酪蛋白少,清蛋白多,胃内凝块较细,易消化。 母乳中钙、磷含量比牛奶低,但比例适宜(2:1),利于钙的吸收。 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消化吸收。
10个月小儿,睡眠不安,头部汗多,有枕秃,出牙2个,坐不稳,血清钙2.25mmol/L,血清磷1.13mmol/L,长骨摄片临时钙化带消失。初步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