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6岁,因关节肿痛2个月,高热、寒战、乏力3天入院。关节摄片见密度增高,提示坏死性骨髓炎。检验:HGB115g/L,WBC0.9×109/L,分类未报,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该患者最可能发病机制是() A.粒细胞生成障碍。 粒细胞成熟障碍。 粒细胞破坏过多。 粒细胞消耗过多。 粒细胞分布异常。
输血的主要适应证是是创伤和手术失血,在病人心肺代偿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现代输血观念认为()。 失血量小于20%,即应输血以加速病人恢复。 失血量达20%~30%,可输晶体液+代血浆+白蛋白液+浓缩红细胞。 失血量达30%,可输晶体液+胶体液+浓缩红细胞+全血。 失血量达50%,除补充上述“C”项成分外,可加用浓缩白蛋白。 失血量大于血容量的80%,除补充上述“D”项成分外,还要加输凝血因子和浓缩血小板以改善凝血机制。
患儿女,4个月,因“呼吸困难1d”来诊。近来流涕,今天始发热、咳嗽并呼吸困难。患儿系30周早产儿,出生时因“NRDS”使用呼吸机2周,后吸氧5周。查体:T39.5℃,HR190次/min,R64次/min,BP80/50mmHg;生长发育差,无水肿;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四肢末端偏冷,CRT3s;双肺湿性啰音;腹软,肝肋下2cm,质软。SaO82%(吸入空气);动脉血气分析(吸入空气):pH7.20,PaO40mmHg,PaCO25mmHg,HCO17mmol/L。胸部X线片: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除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外,可提示该患者气管内插管位置正确的表现有(提示行气管内插管成功后,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5%。)() A.腹部隆起。 插管后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双侧呼吸音对称。 胸廓起伏良好。 四肢末端转暖。 CRT正常。
氧增强比(OER)是指()。 给氧后肿瘤放射疗效增加的比例。 无氧条件下肿瘤的放射效应的改变。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达到同样的生物效应所需要的照射剂量比。 X线和γ线照射剂量之比。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敏感性之比。
无尿、少尿、多尿、血尿的病史采集要点
彻底氧化1分子硬脂酰CoA,共需消耗多少分子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