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07细胞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转运蛋白
【答案】在叶绿体内膜上有很多运输蛋白,称为转运蛋白。它们的功能是选择性转运出入叶绿体的分子。叶绿体内膜上所有转运蛋白的运输作用都是靠浓度梯度驱动的,而不是主动运输。这与线粒体内膜的运输系统不同,在线粒体内膜中有主动运输的转运蛋白。
2. regeneration
【答案】regeneration 的中文名称是再生。再生是指生物体的整体活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过程,即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个体水平的再生,但一般再生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
3.
【答案】高尔基复合体是由扁平膜囊、大囊泡和小囊泡以及管网结构等组成的极性细胞器,包含顺面网状结构、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反面膜囊、反面网状结构。高尔基复合体和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对中转运来的脂类和蛋白分子进行分拣、加工、修饰以及分类和包装,且参与糖蛋白和黏多糖的合成。
4.
【答案】
胞凋亡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单个细胞悬浮于琼脂糖凝胶中,经裂解处理后,再在电场中进行短时间的电泳,并用荧光染料染色,凋亡细胞中形成的DNA 降解片段,在电场中泳动速度较快,使细胞核呈现出一种彗星式的图案;而正常的无DNA 断裂的核在泳动时保持圆球形。
5. 信号转
【答案】信号转导是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6. 双线期
【答案】双线期是指在第一减数分裂前期,继粗线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重组阶段结束,
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仅留几处相互联系,四分体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在双线期可见染色体交叉。
第 2 页,共 44 页 的中文名称是彗星电泳法。彗星电泳法是通过细胞生化特征变化鉴定细
7. 再生
【答案】
再生 一般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整体水平的再生。
8. 应力纤维
【答案】真核细胞胞质内由微丝平行排列构成的微丝束称为应力纤维。它参与黏合斑的形成和细胞的移动。在细胞的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中,应力纤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题
9. 支原体是最简单的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直径一般只有
B. 目前已经从动物、污染的环境及植物中分离出很多支原体
C. 最早发现的支原体为拟胸膜肺炎病原体
D. 支原体具备细胞壁,同时也具备形态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支原体因为没有细胞壁,形态可以随意变化,因而具有多形态性。
10.在只有肌动蛋白而无肌球蛋白的情况下,下列哪种形式的细胞运动可以发生?( )
A. 骨骼肌收缩
B. 胞质分裂
C. 卵细胞受精前的顶体反应
D. 胞质环流
E. 上述细胞运动都不能发生
【答案】E
【解析】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组成单元,而肌球蛋白是微丝的马达蛋白。ABCD 四项所述运动形式均与微丝有关。
11.细胞内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是靠( )所特异性介导的。
A. 蛋白质模式结合域
B. 受体蛋白
C.G 蛋白偶联受体
D. 疏水性分子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靠信号蛋白具有不同的模式结合域与另一相匹配的基序识别与结合,在细胞内组装成不同信号转导复合物,构成细胞内信号传递通路的基础。
第 3 页,共 44 页
12.关于相差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本原理是以样品密度差别为基础,将光程差转换成振幅差,形成明暗区别
B. 样品不需要染色
C. 可以观察活细胞
D. 可以对细胞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答案】D
【解析】相差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大分子物质的动态变化。
13.用冰冻断裂和冰冻蚀刻法检测一个膜,发现其表面几乎没有孔或者泵。该膜最可能来源于下列哪一种膜?( )
A. 线粒体内膜
B. 髓鞘质
C. 红血细胞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A 项,线粒体内膜上存在质子泵参与呼吸链的电子传递。C 项,红血细胞膜上存在钠钾泵参与物质运输。
14.蛋白酶在高尔基体内水解的底物不包括( )。
A. 含不同信号序列的蛋白质
B. 没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原
C. 含多个重复序列的多肽
D. 被泛素化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很多多肽激素和神经多肽转运到高尔基体的TGN 或者TGN 形成的分泌小泡时,可以经过特异的水解最终形成有活性的多肽,主要包括:①没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原;②含有多个氨基酸序列的前体,经过加工后形成有活性的多肽;③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前体中含有不同的信号序列,最后加工成不同的产物。
15.下述有关细胞质膜结构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发现细胞后,人们并未同时观察到细胞质膜,直到电镜下显示出质膜的超微结构,人们才证明了质膜的存在
B. 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红细胞质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提示质膜是由双层分子组成
C. 三明治模型和单位膜模型得到了X 射线衍射分析与电镜观察结果的支持
D. 细胞膜结构模型都有相关的实验证据支持,但都不够完善、充实
第 4 页,共 4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