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FS62物流管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企业经营的实践,请你谈一谈对存货功能的认识。
【答案】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理想的情况是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再进行采购、生产,将存货水平降为零。但要实现完全按订单进行生产,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且能够消除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要满足这些条件,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存货就具有其经济合理性。存货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有些产品需要靠近原材料或能源的产地,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选择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而且,很多行业的生产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这样,生产非常集中,而顾客则分布在各地。为了有效地满足对分散的顾客的服务水平,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企业需要在各地备货。在生产工厂,也有必要储备一定的产成品,以备不时之需。
(2)平衡供求关系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根据季节性高峰需求来设训生产能力是不科学的,会导致淡季时生产能力的严重闲置。较好的办法是在全年实现平衡的生产,这样,淡季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一部分储备下来,满足旺季的消费需求。
(3)实现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物流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配合,不能从孤立的角度看待物流优化问题。为了在满足既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物流总费用的最小化,需要在存货费用与其他物流费用之间求得平衡。比如,大批量的原材料采购固然会增加原材料的存货资金占用,导致利息支出增加、仓储费用增加,但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单位原材料的运输费用,同时,单位订货费用也会下降,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数量折扣,只要节约的运输费用、订货费用、价格折扣大于因此增加的利息、仓储费用支出,原材料存货的增加就具有经济合理性。
(4)降低生产成本
保持生产线的长期、稳定运转有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就意味着在需求存在波动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产成品存货。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权衡因此降低的生产成本与增加的存货费用之间的关系,只要前者大于后者,保持生产线的稳定就是合理的。当然,对于技术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产品要特别谨慎,否则可能会山于更新换代产品的出现而使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5)规避经营风险
原材料、零部件的适当库存,可以避免由于紧急情况的出现(如由于供应商延迟交货或发生重大事故而导致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不及时)而造成企业停产现象。对于潜藏着涨价因素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企业如果能够提前购进,进行一定数量的储备,则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
2.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相对于纵向一体化而言,供应链管理具有哪些竟争优势?
【答案】(1)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最本质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虽然涉及的都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其表现是:
①纵向一体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处于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涉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②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纵向限制(vertical restriction ),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确保其交易关系的稳定,降低交易费用,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产权上处于独立的地位,不涉及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2)相对于纵向一体化而言,供应链管理具有的竞争优势
①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仅仅依靠企业内部集成即使在资源上行得通,在时间上也可能行不通。供应链管理将资源集成的范围扩展到企业外部,与有实力的供应商、经销商结成伙伴关系。基于这种企业运作环境的产品制造过程,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投放市场,周期大大缩短,而且顾客化导向更强,敏捷性大大提高。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其竞争优势,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己经将备货时间从三个周压缩为三天。
②具有柔性高、风险低的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在集成所需资源的基础上,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在产权上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出现纵向一体化情况下专用性资产由于企业之间的并购而在企业内部沉淀下来的问题。在市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对供应链成员的重新整合适应新的变化,体现出较高的柔性,潜在的专用性资产圆化的风险得以有效化解。
③通过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巩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纵向一体化必须完成所有的业务环节相比,供应链管理强调将企业资源集中于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虽然重要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企业去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依托供应链构筑一条企业之间的核心竟争力链条,从而使企业的运作提高到世界级水平,而所需的费用则与自己亲历亲为相等甚至更少,并且节省了一些巨额投资。这样,不但有助于企业巩固己有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1)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①可靠性原则
在正常情况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能够向物流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无论输入的数据多么复杂,只要是在系统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都能输出可靠的结果。对于需要保密的信息,具有可靠的保密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信息泄露。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数据的不丢失,并迅速启用备用系统。
②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系统软件、硬件的选择做到经济、适用,不能盲日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同时,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的运行维护费用,在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运行维护费用低的设计方案。
③标准化原则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软件、硬件,以便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以及企业各合作伙伴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无缝的链接。
④灵活性原则
为满足特定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物流信息系统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其灵活性,有能力针对顾客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物流信息系统应能够根据未来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新与改进,使系统实现有效的升级。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以下一些方面需要引起企业的格外重视。
①做好需求分析有效的需求分析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对物流作业及管理的需求,才能提出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使系统的建设真正符合自己的要求。否则,即便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选择最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也对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帮助不大。
②适度超前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所以,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到未来物流量的增长和需求要求的提高。
③分步实施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涉及面广,为了使系统的建设建立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系统的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最迫切、最容易满足的物流需求人手,逐步发展。
4. 对于企业而言,在选择装卸搬运机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机械,有利于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降低装卸搬运的费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在选择装卸搬运机械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货物特性及流量
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应考虑货物特性,例如,对于散装货物而言,利用带式输送机进行装卸搬运比较方便; 对于托盘等包装货物而言,利用叉车进行装卸搬运比较合算。
(2)成本因素
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要考虑成本因素。在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性能价格比优越、日常维护费用较低的设备。在选择设备时,不但要考察设备的一次性购置成本,还要考察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