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835传播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
【答案】双重偶然性是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由德国社会传播家鲁曼提出。双重偶然性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2.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仟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J 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
3. 主我/宾我
【答案】主我和宾我理论由美国学者米德提出,米德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4. 大众
【答案】大众(mass )是指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大众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也不同于群集和公众。大众的卞要特点有:①规模的巨大性; ②分散性和异质性:③匿名性; ④流动性; ⑤无组织性; ⑥同质性。
5.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从广义上看,知晓权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看,知晓权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6. 库利
【答案】库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他设了《传播》一章,从传播的概念、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到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从这个意义上年,库利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间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primarygroup ),二是“镜中我”Clooking-glassself 。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7.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种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①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②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8. 传播学经验学派
【答案】传播学经验学派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一也称传统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而被称为经验学派。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义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二、简答题
9. 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的理论内涵。
【答案】(1)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即是进行舆论引导,它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2)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舆论导向是中共对思想宣传下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思想宣传工作部门与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评介舆论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报道,对社会舆论所起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以下三方
面内容:
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即就新闻媒体反映的当前国内外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做出评定和判断,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做出规划和提供相关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即就目前社会舆论和新闻舆论的具体情况和动态走势进行调控,确保舆论沿着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健康运行。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即为了宣传某一理念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造利于宣传的话题和报道主题,在全社会掀起针对此理念的讨论活动,将前期预热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10.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现象?
【答案】(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依据传播学的定义并通过一定方法的科学提炼,我们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
(a )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 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当然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传播学者有权着重研究某些现象,而不可能全面出击、平均用力。由于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现象中最重要和最醒目的一种现象,当代的基础传播学往往将其视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当然其他现象也会在特定情况下进入研究者审视和分析的视野。
11.辨析: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结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答案】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理由如下:
(1)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双重含义:
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2)制约和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传播主体。传播主体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
在现实生活中,可信度与权威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有权威的人自然值得信任,值得信任的人往往具有权威。对传播者而言,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度无疑会提高传播效果。
②传播技巧。传播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活动,不同的传播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所以,要提高传播效果,就要掌握必要的传播技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