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单评价利率平价说。

【答案】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不久英国 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 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 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两种。 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抛 补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 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对利率平价说的评价主要有三点:

首先,利率平价说的研宄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对于 正确认识外汇市场上,尤其是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的汇率 决定理论的成立条件不同,资金流动是非常迅速而频繁的,这使得利率平价(主要是抛补的利率平价)能够较好 的始终成立,从而在分析中运用得特别广泛。

其次,同购买力平价说一样,利率平价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而只是描述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 在的关系。汇率与利率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不仅利率的差异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汇率的改变也会通过资金流动 而影响不同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到利率。更为重要的是,利率和汇率可能受更为基本的因素(例如货币供求等)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利率平价只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利率与汇率两者间的联系。因此,利 率平价理论与其他汇率决定理论之间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它常常被作为一种基本的关系式而运用在其 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中。

再次,利率平价说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对于利率与汇率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由于利率的变动是非常迅速的, 同时利率又可对汇率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就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灵活的调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即培 育一个发达的、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变动以对汇率进行调节。例如,当 市场存在着对本币贬值的预期时,就可以相应的提高本国利率以抵消这一贬值预期对外汇市场的压力,维持汇率 的稳定。

2. 简要回答汇率政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

【答案】大量资本流入会造成本币实际汇率上升,所以汇率政策的作用,就是让名义汇率实现某种变动,减轻资本流入对货币当局的压力。

一般而言,允许名义汇率升值,有三方面的优点:(1)使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以及国内银行体系免受资本大量流入的不利影响。(2)通过汇率调整国内相对价格,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3)允许汇率波动带来一定的

不确定性,可以很好地阻止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

汇率政策的实施可以采取三种形式:(1)实行浮动汇率制;(2)让货币法定升值;(3)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

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让汇率可以适应资本流入而作出变化将由市场自动完成,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措施。但在纯粹的浮动汇率下,大量资本流入可能带来国内通货名义的和实际的急剧升值,这种升值会对一国的出口部门造成相当大的打击,并最终有损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另外,纯粹浮动汇率制容易造成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大外汇风险,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来说,法定升值措施往往是在冲销性货币政策之后。如果货币中和政策能够起作用,一国货币当局往往不愿意采用货币升值的措施,作为一种不得以的政策选择,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法定升值并不多见。

相比较而言,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可能更有效,也更多见。在资本流入增加的阶段,一国货币当局可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设定更宽的货币变动区间,在此区间内的汇率变动不加干涉,设定一个货币浮动区间也有利于市场形成有利于中央银行的预期。从而间接调整国际资本流向。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还包括将原先仅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减小汇率的波动幅度。由于在放宽汇率变动幅度的条件下,汇率的波动所受限制仍然较大,因此,对于国际投机资本来说,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

3. 如何搭配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答案】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与名义收入有着相对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也存在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内外两方面的经济目标。所以,只要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使用,就有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图1 财政政策与货币

图1说明了政策搭配原理,图中横轴表示利率水平,代表货币政策;纵轴表示财政支出水平,代表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盈余;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赤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赤字;失业

国际收支盈余;失业

BB 线为外部均衡线,该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一定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而达成的国际收支均衡状 态。BB 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这是因为,当利率提高时,会导致外部资本流入,且紧缩国内需求促使 进口减少——两者都会导致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扩张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增加,方能对国 际收支盈余产生反向作用,导致国际收支均衡。BB 线左上方的任一点,表示财政支出过度,超过了均衡的财政 支出水平,导致进口增加的程度太大,高出了利率提高所带来的进口减少程度,从而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同理, BB 线右下方的任一点,表示发生了国际收支盈余。

YY 线为内部均衡线,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国内均衡得以实现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YY 线也是 正斜率。这是因为,利率提高时,国内需求紧缩,促使就业和物价水平下降,国内总需求低于总供给。这时,必 须增加财政支出,扩张国内需求,方能对国内的总供求失衡产生反向作用,导致国内总供求均衡。YY 线左上方 的任一点,表示财政支出过度,超过了均衡的财政支出水平,导致国内总需求扩张的程度太大,高出了利率提高 所带来的总需求减少程度,从而发生供不应求,出现通货膨胀。同理,YY 线右下方的任一点,表示国内需求不 足,存在失业。

BB 线较为陡峭,这是由国际资本的流动造成的。利率提高,不仅紧缩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减少,还带来外部 资本流入,这样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方面促使国际收支盈余。而财政支出增加,仅仅是扩张国内需求促使 进口增加,也即只从经常项目一个方面对国际收支盈余产生反向作用。

也即财政支出的力度要足够大。要达到均衡,这个反向作用必须足够大,这样,利率小变动一下,

财政支出就会大变动一下。而利率和财政支出变动对国 内总供求的影响,由于不涉及国际资本流动,故而YY 线较为平坦。由于两条线一个较陡峭,一个较平坦,必然 会存在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E 就是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点。

蒙代尔得出了他的政策“分派原则”在固定汇率制下,只有把内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财政政策,:

外部均衡目 标分派给货币政策,方能达到经济的全面均衡。这即是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见表1)。依据这样的思 路,有一个最佳政策配合的设计:

表1 不同失衡状态下的最佳政策配合

和所有的理论模型一样,面对实际经济生活,“政策搭配理论”用于实践会受到很多制约。但是它大大开阔 了政策制定者的思路,有助于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

4. 简述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不负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义务,即无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