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源配置
【答案】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某种资源由于存在稀缺性,它被用于甲种用途就小能用于乙种用途,因此各种用途在使用资源不具有排斥性。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制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以计划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
2. 寡头垄断
【答案】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头市场”、“寡占”、“寡占市场”,是指某种商品的绝大部分,山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每个厂商在该行业的总产销量中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以致其中一家厂商的产量或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该种商品价格和其他几家厂商的售销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相互竞争。
(2)这些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同质产品,也可以是差别产品。
(3)存在市场势力,但取决于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是合作还是竞争。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常常带有博弈性质。
(4)新企业的进入有障碍。
寡头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寡头又可以分为纯粹寡头和产品差别寡头。生产完全相同产品的几个厂商称为纯粹寡头。生产具有差别产品的几个厂商称为差别寡头。两种类型的寡头都不是完全垄断者,但每个厂商都可以对价格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寡头比完全垄断更普遍。同其他三种市场类型相比,寡头垄断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各个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性。
3. 产权
【答案】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即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
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
(1)收益分享权能,即分享财产营运所带来的部分收益的权利。只有通过分享财产经营收益才能证明产权的经济存在,而且产权的经济意义也就在于收益。
(2)收益支配权能,即在合法范围内,产权主体不受任何干扰,自主支配财产的权利,特别是对收益的支配权利。
产权的基本特征是:
(1)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作为经济实体一般必须具有这样三个特征:
①必须有一定的财产作为参与社会再生产的前提,这项财产在法定的最终归属上并不一定必须为该实体所有;
②必须直接参加社会再生产活动;
③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参与社会营利性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2)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即产权一经确定,产权主体就可以在合法范围内自主地运用,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受同一财产上其他财产主体的随意干扰。一个主体可以拥有多项产权,但一项特定产权只能归属一个主体。
(3)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产的价值形态运动与使用价值形态运动因信用制度等的发展而分离,不同的主体以财产不同形态的运动为控制对象,使得单一的财产所有权分离开来,并落在不同的产权主体手中。
4. 绝对剩余价值
【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5. 实体经济
【答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经济系统,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夕相关内容。
二、辨析题
6. 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只能被动地服从生产。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
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后者实际上也就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这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分配。一些人以出资者的方式参与生产活动,他们就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参与利润的分配; 如果以劳动者的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就以下资的形式参与分配。
(2)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确定生产资料是归某个阶级、集团所有还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问题; 同时,还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力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因此,不能笼统的说是生产决定分配还是分配决定生产,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做出具体的分析。
7. 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部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指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所以,“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和实物上都得到补偿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8. 垄断消除了竟争。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垄断和市场竞争的关系可以简要地概括成:垄断产生于市场竞争,但它没有消灭竞争,并与竞争并存。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讲: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井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①垄断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②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2)垄断下的竞争新特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