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4中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__,忧伤以终老。

【答案】同心而离居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伴一生,只能终生忧伤。

2. 后秦时期,_______率弟子,译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

【答案】坞摩罗什

【解析】坞摩罗什,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博通大乘小乘。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3.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揭露“清官”之恶的是《__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刘鹗的《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社会现实。书中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4.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_______)、白朴和马致远。

【答案】郑光祖

【解析】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5. _______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孔雀东南飞》

【解析】《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全诗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

【答案】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的感慨与议论。

7. 建安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影响最大的除“三曹”外,就是“建安七子”与女作家_______。

【答案】蔡琰

【解析】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赎归,再嫁董祀。其诗今存三首,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

8. “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_______。

【答案】《谷梁传》

【解析】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它们不是包含在《春秋》里,而是解释春秋的,其中《左传》被称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9. 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_______》。

【答案】咏史

【解析】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词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10.宋元小说话本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答案】“正话”

【解析】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作为结尾。

二、名词解释

11.章回小说

【答案】章回小说是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讲史以讲说前代历史、兴废争战为主,开始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由于不可能一次把一部历史故事说完,所以必须讲若干次,于是便产生了分节讲述,每节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讲史和小说话本合流,再加上作家对民间作品的加工整理,就出现了章回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书的成书过程,也就是章节回小说的诞生过程。

12.临川四梦

【答案】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 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从题材内容上看,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这里女性是占主体地位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艳丽多姿; 后两个是政治问题,这里男子则占主要和绝对的位置,基点则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还把仙佛两家的出世理想与终极权威联系了起来,尖锐深刻。从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剧本的角度而言,“临川四梦”的地位突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与伦比。将“四梦”作比较,各有千秋,但当属《牡丹亭》在艺术上成就最高。

13.明中叶三大传奇

【答案】明中叶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角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的合称。它们分别标志着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和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传奇创作新时期的到来。值得注意的是,梁辰鱼以昆山新腔为曲调创作了《洗纱记》,而《鸣凤记》则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直接取材于现实的“时事剧”。

14.豪放派

【答案】豪放派是宋词的风格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

15.气盛言宜

【答案】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盛唐气象

【答案】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一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