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医学主治医师题库>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19岁。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约2~3分钟后苏醒,醒后自觉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以后每月大发作几次,每日数次小发作。脑电图诊断为:病灶性痫症(左侧半球病灶)。为了确定癫痫病灶的具体部位可以做什么检查()

A . A.CT
B . B.MRI
C . C.经颅多普勒超声
D . D.rCBF显像
E . E.PET脑代谢显像
F . F.血脑屏障显像
G . G.脑脊液显像

患儿,男,1周。有宫内窘迫史。出生后出现惊厥、意识减退。体检: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肌张力减弱,吸吮反射减弱。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变以什么血管闭塞为主() A.颈外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颈外动脉和大脑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和大脑后交通动脉。 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 患儿,男,1周。有宫内窘迫史。出生后出现惊厥、意识减退。体检: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肌张力减弱,吸吮反射减弱。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中主要表现为() A.局部放射性浓聚。 局部放射性稀疏、缺损。 弥漫性放射性稀疏。 弥漫性放射性浓聚。 浓聚及稀疏相间分布,呈"花斑样"。 全脑放射性减低。 全脑放射性增高。 患儿,男,1周。有宫内窘迫史。出生后出现惊厥、意识减退。体检: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肌张力减弱,吸吮反射减弱。为帮助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下列哪一项检查最有意义() A.脑电图。 B.MRI。 C.rCBF显像。 D.CT。 E.超声。 F.血气分析。 G.尿常规。 男,23岁,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伴左下腹痛3年余。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否认疫水接触史。PE:T37.8℃,HR95次/分,贫血貌,心肺(一),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Hb70g/L,WBC11.5×109/L,其中N72.5%,L24.8%,ESR38mm/h,CRP45mg/L,PPD试验(1:10000):(-),结核芯片:LAM抗体、38kD及16kD抗体均阴性,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及CA199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该病例临床考虑溃疡性结肠炎,为进一步协助诊断,可采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有() A.67Ga显像。 99mTc-IgG显像。 99mTc-HMPAO-WBC显像。 99mTc-AGAB显像。 18F-FDG。 99mTc-EHIDA。 男,23岁,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伴左下腹痛3年余。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否认疫水接触史。PE:T37.8℃,HR95次/分,贫血貌,心肺(一),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Hb70g/L,WBC11.5×109/L,其中N72.5%,L24.8%,ESR38mm/h,CRP45mg/L,PPD试验(1:10000):(-),结核芯片:LAM抗体、38kD及16kD抗体均阴性,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及CA199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为尽量减少肠道非特异性浓聚的影响,99mTc-HMPAO-WBC肠道炎症显像时,图像采集最佳的完成时间是() A.注射显像剂后2h内。 注射显像剂后3h内。 注射显像剂后4h内。 注射显像剂后6h内。 注射显像剂后12h内。 注射显像剂后24h内。 患者,男,19岁。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约2~3分钟后苏醒,醒后自觉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以后每月大发作几次,每日数次小发作。脑电图诊断为:病灶性痫症(左侧半球病灶)。为了确定癫痫病灶的具体部位可以做什么检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