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旅大租地条约》
【答案】《旅大租地条约》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1897年12月,俄国出兵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3月27日,中俄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并于5月7日订立《续立旅大租地条约》,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25年,在租期内完全由俄国管辖。俄国还获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把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湾连接起来,并规定支线所经地区的铁路权利不得让与他国。次年,俄国又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把势力范围扩大至东北全境。
2. 亚罗号事件
【答案】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发动的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的事件,目的是为了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停泊广州黄埔,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12名水手被捕。该事件本为中国内政却受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歪曲和利用,企图挑起战争。他谎称亚罗号是英国船,中方登船搜人违反了中英《虎门条约》,并诬陷中国水师侮辱了英国国旗,要求释放水手并向英国道歉。英方蓄意制造事端,进一步扩大事态。10月23日,英国驻华海军公然冲进珠江口,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 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成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于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5. 国民党一大
【答案】国民党一大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总章》、《改组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宣言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7. 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8. 廷寄
【答案】廷寄是清代公文传送制度之一。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逐渐形成。朝廷给各省高级官员的谕旨,交由内阁传抄者,称为明发;凡属机要文书,不便由内阁明发者,则由军机大臣专办,盖军机处印密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字样,用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递送各省,称为廷寄。清末,廷寄改由电报拍发,故称电寄。
9.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和平与民主呼声的压力下,根据《双十协定》,召集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各民族党派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举行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在政治上实际代表中国社会中左、中、右三派,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主张关于中国前途的一场较量,会议中讨论的焦点是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5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贯彻了和平民主的根本原则,在当时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使得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的认识,为共产党争取了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这次会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十分突出的采取合法形式与当局进行斗争的范例,通过这次会议,共产党争取了中
间势力,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10.会党
【答案】会党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民间秘密会社的总称。在此之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主要特点有:①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121号外,组织上还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②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③有很强的地方性; ④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会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论述题
11.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原因如下:
(1)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一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节制资本,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3)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2.简述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投机性和反动性。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逐渐将其政策重点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其政策转变的重要标志。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整顿党务,研究如何与共产党作积极斗争。在抗战问题上,蒋表示只要能保存华中华南就可与日罢战言和。并希望通过整理党务来强化国民党,加紧进行反共斗争。会议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并决定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党政军的指挥,由蒋介石任委员长。
(2)影响:五届五中全会是国民党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略调整的标志性会议。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革命力量发展较快,也由于日寇灭亡中国的策略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这就使得国民党蒋介石虽然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却不敢赤裸裸地破裂国共合作,虽与日妥协,却不敢实行。这种既抗日又不积极作战,既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国共合作的两面政策,就是五中全会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