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C.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D.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1938年底,日军不断降低对华“和解”条件,如“放弃”赔款要求,“撤出”华南等。在此期间,日军颁布“治安肃正”计划,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使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手段,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主要威胁。 B.日本受国力的影响,调整侵华战略。 C.敌后战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战场。 D.日本侵华战略宣告失败,无力进攻。
2012年4月3日,缅华各界代表相聚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举行纪念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70周年座谈会,以期铭记历史、传承博爱,并决定建立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①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②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③完成了保卫缅甸的预期使命④为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