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 )被誉为“清末看世界的第一人”。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B
2.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
A. 晓庄学校 B. 育才学校 C. 山海工学团 D. 自然科学园 【答案】A
3.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 生物界 B. 模仿 C. 生产劳动 D. 动物本能 【答案】C
4.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
A. 人性如素丝 B. 人性无善无恶 C. 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 人性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王夫之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他认为,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
能力,即所谓“气享。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己成可革”的。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旧生日成”以至于善的。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不良教育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时就注意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善成性,二是可以改变青少年时期因“失教”而形成的“恶习”。所以,在人性与教育作用的问题上,王夫之强调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5. “夏曰校,殷曰庠,周约序。学则二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段话语出于哪部书? ( )
A. 《论语》 B. 《尚书》 C. 《礼记》 D. 《孟子》 【答案】D
6.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的类别的考查。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7.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A. 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 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 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
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教育的意思有点像是“影响”,比如狼孩。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8. 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
A.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发展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案】A
9.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答案】B
10.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 董仲舒 B. 韩愈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A
11.早期改良派人物中,较早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的轮廓的是(A. 王韬 B. 薛福成 C. 马建忠 D. 郑观应 【答案】D
1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 A. 林则徐 B. 阮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