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2. 七宝楼台

【答案】七宝楼台是南宋词论家张炎对吴文英词的比喻。张炎《词源》卷下称:“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意谓语言魅力,结构离奇,而意思不相连属。数百年来,或言晦昧,或言组钉,多数人对吴文英的词不理解,总未能说清吴文英词的好处。吴文英词的突变性章法结构是具有超前性的,类似于现代意识流手法。因此,古人对吴文英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而吴文英在章法结构上贡献也是值得称赞的。

3. 《楚辞·九歌》

【答案】《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在内容上,《九歌》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九歌》的语言清丽优美、生动自然,且极具抒情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唯有《国荡》刚劲悲壮的风格不同于它篇。

4. 熏浸刺提

【答案】熏浸刺提是梁启超提出的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语出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人们特别偏爱小说的原因,在于小说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境界,使读者得到想象中的满足,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认识自身。他将小说作用概括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熏”是指感情潜移默化,“浸”是指感人至深,“刺”是指使人感情受突然刺激,“提”是指读者随书的感情而变化,把自己融入其中。

5. 王孟诗派

【答案】王孟诗派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又称“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孟浩然、王维是王孟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工于五言,都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也有近似之处。在艺术成就方面。二人既可并驾齐驱,又各标风韵,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王维的代表作主要有《辋川集二十首》《山居秋螟》《渭川田家》等,孟浩然的代表作主要有《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6. 《孔子诗论》

【答案】《孔子诗论》是21世纪初上海博物馆公布新发现的竹简资料之一,完、残简共29支,整理者根据内容将这部分竹简资料定名为《孔子诗论》。全篇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竹简中出现关于《诗》与“情”的关系的讨论,《诗论》首简即提出:“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点明了“情”在孔子《诗》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各篇诗的排序,与今本《毛诗》也不相同。就内容而言,仅涉及《周诗》。《诗论》的作者,今有子夏、子羔以及孔子的再传弟子几说。

7. 宫体诗

【答案】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宫体诗创作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以说是宫体诗的合集。直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宫体诗浮靡轻艳的创作风气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8. 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9. 《搜神记》

【答案】《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干宝是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10.拟话本

【答案】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指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术语。拟话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

缀,辞句多理俗,情节生动完整,描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个性突出,注意细节刻画。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空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拟话本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逊于话本小说。凌濛初编著的“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

二、填空题

11.“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是南戏作家_______提出的创作主张。

【答案】高明

【解析】元末高明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剧“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

12.宋初宗唐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解析】“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防、徐铉等;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宋初,杨亿、刘妈、钱惟演等人,参加《册府元龟》的编纂,并进行唱酬活动,西昆体由此形成。西昆体诗人大多师法李商隐诗,诗歌具有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色。

13.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史记》:“史家之绝唱,_______。”

【答案】无韵之离骚

【解析】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

14.宋元“说话”的“四家”是小说、说经、_______、_______。

【答案】讲史、合声(生)

【解析】说话“四家”是指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小说家是“说话四家”中艺术技巧最成熟、最兴盛的一家,小说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小说”,都是讲说短篇故事,一次或数次讲完。讲史家的话本通常称为“平话”,讲史以讲说前代史书文传,朝代更迭,历史战争为主,题材广泛,一般篇幅较长。“说经”主要讲说佛教经典和人物故事,也包括民间关于参禅悟道的题材。“合生”以讲说当世故事为主,篇幅较短,一般一篇只讲说一个故事。

15.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乔吉

【解析】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乔吉。《两世姻缘》全名《玉箫女两世姻缘》,简称《两世姻缘》或《玉箫女》,有《元曲选》本、《元明杂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