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思想史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答案】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为本国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价格,并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当国际收支盈余,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买进外币,维持外汇稳定; 当国际收支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币,抛出外币,维持外汇稳定。

与浮动汇率制相比,固定汇率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事实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优劣。相对于浮动汇率制来说,固定汇率制下,汇率的稳定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但易使国内经济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

2. 为什么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而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计入GDP'?

【答案】现代社会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里创造了多少财富,只能用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来度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收入和支出法来计量GDP 。非市场经济活动是无法包括到收入和支出的范围中来的,例如,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等都没有经过市场交易,既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收入,也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支出,因此,无法计入GDP 。

3. 一个稳定的、每年40%左右的通货膨胀率,是否要比一个不稳定的、平均起来也是约4%的通货膨胀率理想?

【答案】是的。因为如果通货膨胀率稳定在每年4%的话,就会使国民经济的各方面和部门产生比较准确的预期,从而根据这种预期安排有关的活动,包括调整工资、价格、利率等,经济社会不会由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出现混乱。但是,如果通货膨胀率时高时低,人们对后期的通货膨胀率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期,就会使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紊乱。

4. 解释“GDP=C+I+G+(X-M )”的内涵。

【答案】GDP=C+I+G+(X-M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二、论述题

5. 假定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述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1)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0岁。

【答案】依照跨期效用最大化原理,理性的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既要考虑现在又要考虑未来。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不是当期效用最大化,而是各期效用总和的最大化。

(1)该事件发生后,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使得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较高的预算约束可以让消费者选择更好的消费组合,增加现期的消费数量。

(2)出于对未来的担忧,预期未来几年可能因下岗而导致收入减少,消费者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将现期的收入更多的储蓄起来,以备未来收入减少时用。

(3)一旦消费者获知自己的寿命可能延长后,且能预期年老后由于劳动能力的丧失而导致不能获得收入,理性的消费者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将现期的收入更多的储蓄起来,或者进行投资,以备未来收入减少时用。

6. 试说明非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答案】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失业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产出越低; 同样的,通货膨胀率越高,价格水平越高。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由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有:

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

根据奥肯定律,有:

将②式代入到①式,替换掉(u-u*)后得:

③ 计,则上式可写为: ④ e e e 用P-P -1代替π,用P -P -1代替π,这里P 为当期价格水平,P -1为前一期价格水平,P 为预期

④式即为总供给方程。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④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的取值及对兄的解释。具体来说,当=0时,总供给方程化为y=yf ,此即为古典的总供给方程; 当时,总供给方程化为P=P,在P 己知的情况下,这一方程即为凯e e

恩斯的总供给方程; 对取有限正数的情况,方程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方程。根据这一方程,总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一般认为,当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使用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 当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

三、计算题

7.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

增长率为3%, 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

入稳态条件得:

解得:k=3.8。

即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为3.8。

,人均储蓄率为0.3, 设人口(假设折旧δ为0),将s=0.3,n=3%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