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620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答案】(1)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演替规律的基础上,件、形成过程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纳的方法。

(2)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类、土属、土种和变种7级。这样的土壤分类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土壤种类繁多、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形成条其中有土纲、亚纲、土类、亚土壤成分复杂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也体现了面向世界向世界分类方法学习的特点。

2.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板块边界类型。

【答案】(1)板块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洋脊、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若干块体,每个块体就像板子那样浮在地幔软流圈上做漂移运动,由于这些板块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构造现象,称之为板块构造。

(2)板块边界分类

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各板块之间的接触处则是活动的,因而板块构造的主要表现是在其边界上,板块的边界是最活动的地带,且不同的边界,有不同性质的相对运动形式。己知板块的边界有三类四型:

①分离型(张性)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如大西洋海岭中脊、太平洋中隆等;在大陆上为裂谷带,如东非大裂谷等。

两侧板块在分离型(张性)边界受到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随着板块的分离而拉开,地幔物质沿着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出或形成新洋底。此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岩浆带和地震带。

②汇聚型(挤压)板块边界

按板块汇聚性质,又可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

a. 俯冲型边界

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置。由于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向下形成深海沟,如

环太平洋有许多深海沟,为太平洋板扳块与亚洲板块及美洲板块的边界线。大陆板块由于密度小、位置高,仰冲向上,并被挤压抬升成高峻的山脉,如美洲西岸的科迪勒拉一安第斯山系(又称山弧一海沟系),亚洲东部的东亚岛弧(又称岛弧一海沟系)。俯冲型板块边界为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强烈的地震带、火山带和变质带。

b. 碰撞型边界

又称山弧一地缝合线型,为大洋闭合后两个大陆块体聚合碰撞、互相推挤,形成规模巨大的山脉。它处在两个板块缝合之处,故称地缝合线。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欧亚板块南缘,如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焊接的界线。此类板块边界为世界上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地震带和变质带。

③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

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错动,而不发生褶皱、增生和消亡。转换断层两侧的相对错动仅发生于中脊轴部之间,错动方向与平推断层错动方向相反。转换断层为重要的剪切构造带和地震带,一般分布在大洋中,也可在大陆上出现,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就是一条转换断层。

3. 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生物群落的含义

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生物群落的特征

①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的组成取决于两个条件:

a. 组成的物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b. 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②结构特征

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全球范围内的群落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并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③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群落也是如此,每一个群落在时间上都有它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群落都不会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其变化的基本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

4.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可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答案】(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土质方面:黄土高原的土质以粉沙为主,细沙和黏土的含量都较少,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和垂直方向的裂缝,许多物质遇水后可发生济解或分散。

②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底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

④植被方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5. 何谓海洋? 它对地球环境有何意义?

【答案】(1)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是在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但彼此相通的一片广大水域。其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海和洋彼此沟通连接,组成一个统一的水体。

(2)海洋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①在气候方面,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交换、调节有着显著作用。暖流对流经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对流经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若洋流异常,则会影响到全球的环流情况,进而影响到全球的气候。

②在海洋生物分布方面,洋流的位置,往往会影响到渔场形成的位置。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会把营养盐类带至海洋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吸引各种鱼类到此觅食,形成渔场。而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如果没有海洋,就没有海洋生态。

③在环境污染方面,某处出现污染,洋流往往会将此处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别的区域。一方面,这能够减少、净化源头的污染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污染向其他地区扩散。

6. 地壳构造运动有些什么特点? 它在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上有什么表现?

【答案】(1)地壳构造运动的特点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特点。

(2)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①岩相

沉积岩的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三大类。地壳上升时岩相从海相向陆相转变,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