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汉语基础之古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2. 衍文
【答案】衍文是一种校勘学术语,又称“衍字”,简称“衍”。它是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批注者认为这些字在这里使得意思不通,应该是在刊行的过程中有失误或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四书”里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如“汉水以为池”,“水”为衍文。造成衍文的原因很多,如字形相似而衍,《汉书. 窦田灌韩传》:“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各名显。”王念孙指出,句中“名显”专指灌夫。不包括窦、田二人,前面不应有“各”字; 有的因涉及上下文而衍,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王氏以为,句中“曰”、“称”同义。
3. 笺
【答案】笺是从汉人郑玄开始的古书注解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补充、订正。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人所作的注演变到汉代,出现了阅读障碍,不能理解,所以就出现对注作简单注解的笺。如现今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4. 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5. 《汉语大字典》
【答案】《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写作编写的一部字典。它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它共收录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按部首排列,它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部首为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6. 词义的更替
【答案】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的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例如“脚,’,本义为小腿,变为指“足”后,就不再指小腿了。
二、翻译题
7. 古文翻译。
汉贾逵五岁,神明过人。其姊韩瑶之妇,瑶无嗣,而妇亦以贞明见称。闻邻里诸生读书,日抱逵隔篱而听,贾逵静听无言,姊以为喜。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穷困,不曾有学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邪? ”逵曰:忆姊昔抱逵往下,听邻家读书,今万不失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史遍通。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受经文。赠献者积廩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谓舌耕。
【答案】汉朝的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韩瑶没有儿子。逵的姐姐以贞节贤明出名。她听到邻居家的孩子们读书,便每天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听。贾逵静静地听别人读书,一句话也不说,姐姐很高兴。贾逵十六岁的时候,就会背诵诗书礼易春秋“六经”。姐姐对他说:“我们家很贫穷。从来没有过学者上门,你是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等书籍,并且背诵得一句不差的? ”贾逵说:“当初姐姐抱我在篱笆下听邻居家孩子读书,我便记住了,所以如今全都能一句不差的背诵下来。”贾逵剥下院子里桑树的皮当作纸张,或者将字写在门扇或墙壁上,一年以后便把各种经典著作和历史书籍全都读了一遍。这时各地的学生不远万里来向他拜师学习,还有的人背着子孙来送给他教育。他认真地教这些学生读书,学生及家长所赠送的钱物和粮食装满了仓库。人们说:“贾逵不是用力气耕田种地来取得收获,而是用嘴讲授经史,一辈子用舌头耕种。”
8. 阅读以下图版,然后给文献标上规范的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白话文。
【答案】(1)标点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力,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力,便为永诀。吾於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己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