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825构造地质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溶蚀漏斗

【答案】溶蚀漏斗是指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状或漏斗状的溶蚀洼地。其形成除受溶蚀作用外,还受重力崩塌作用。漏斗直径几米到数百米,深几米到几百米。成因有两类:一类是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溶蚀而成的溶蚀漏斗,底部往往被溶蚀残余物质所充填,有的底部有落水洞。另一类是溶洞顶板塌陷而成的塌陷漏斗,横断面呈筒状。

2. 浊流

【答案】浊流是指在水下斜坡产生的,含大量悬浮颗粒和水分、一紊乱状态快速流动的重力流。在斜坡上,浊流受自身重力推动而流动,流动速度与流体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3. 海相

【答案】海相是指海相是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其反映了沉积岩的特征、揭示了沉积环境。例如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三角洲、泻湖等。

4. 构造地震

【答案】构造地震是由岩石圈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地震类型。其特点是活动频繁、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破坏性极强的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全世界发生的所有地震中,构造地震的数量在90%以上。

5. 片理

【答案】片理是指面状构造表现为一系列近于平行排列的面。面理可以弯曲、扭折和褶皱。包括变余层理、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6. 变质岩

【答案】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7. 标准化石

【答案】标准化石是指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等显著特征,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8. 枕状构造

【答案】枕状构造是指水底喷发的基性熔岩或从陆地流入海中的基性熔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熔岩多呈枕状椭球体,也有球状、柱状者,岩枕一般底面较平,顶面上凸呈枕状,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几厘米到几米,以1~2米为多。

9. 地质构造

【答案】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形成的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也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二、填空题

10.根据褶皱位态分类方法,如某一褶皱轴面直立,枢纽倾斜,为_____褶皱。

【答案】直立倾伏

1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和最年青的山脉、目前仍以很大的速度抬升着,它主要是由于_____板块向板块之下俯冲的结果。

【答案】印度、欧亚

12.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 4、7、 9的矿物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_____左右,指甲的硬度是_____左右。

【答案】方解石、萤石、石英、刚玉、5.5、2.5

13.我国最大的瀑布位于_____省,其名为_____。河水从_____m高的悬崖上流下。

【答案】贵州、黄果树瀑布、58

14.褶皱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脊和糟

三、简答题

15.线理、面理和片理是怎样形成的? 它与层理有何区别?

【答案】(1)线理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根据成因可分为原生线理和次生线理。前者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岩浆岩中的流线; 后者是指构造变形中形成的线理

(2)面理

面理主要由不同矿物组分构成的分层、片状矿物或不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以及一系列近于平行的连续面而表现出来

(3)片理

片理一般认为在应力和温度的联合作用下,导使沿剪切面方向之一发育成一组劈理,或因重结晶较强烈,进而使矿物在垂直主压应力方向上生长,形成片理构造。片理面的方向有的与原岩层理斜交,但也有与原岩层理方向一致的,后者说明片理的形成可能是继承原岩层理发育而成。

(4)层理

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16.试比较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

【答案】(1)活动大陆边缘

该地区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种大陆边缘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从洋到陆,包括海沟、弧沟间隙(非火山外弧和弧前盆地)、火山弧和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其中海沟是俯冲洋壳开始下插的地方; 从它上面刮削下来的深海沉积和洋壳碎片组成混杂堆积,聚集在上盘板块并形成外弧; 下插洋壳随着深度增加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并上升到浅部而成为火山弧。

(2)被动大陆边缘

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17.板块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板块划分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并以此依据分为以下三种板块边界类型:

(1)洋脊扩张带

洋脊扩张带是离散型或张裂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板块分裂并作离散运动,地幔物质涌出,产生洋壳,因此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

(2)海沟

海沟是聚敛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消减,因此它又称为消减型板块边界。

(3)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