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 2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 16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 29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 43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 54
一、概念题
1. 股票价格与股息
【答案】股票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表现为购买股票所支付的货币额。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的大小成正比,而与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一股息/利息率。
股息又称为股利,是股票持有人(股东)定期从股份公司分取的利润。股息的分配以股东的股票面额为依据。凡优先股票都按圆定的股息率计算; 普通股票则在支付优先股的股息之后,以剩余的利润根据按企业经营状况确定的股息率来分配。股息是公司中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资本额来分配公司的剩余价值。股息一般低于平均利润。股票价格与股息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股票价格的公式中,即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额。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顶期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2. 买方市场
【答案】买方市场指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价格通常趋于下降。卖方不仅可采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而且可以通过改善其服务,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来参与竞争。市场经济体制能使企业按市场导向进行生产,实际上就要以一定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为物质基础,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地位上升,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明显,企业的竞争意识强烈,创新较为频繁,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微观经济的活跃带来宏观经济的繁荣。但是,若供应过多地超越现实的需求,买方市场的正面作用也会走向反面:大量的产品积压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微观和宏观效益下降,失业率会上升,即期需求会趋于消极,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会加大。
3. 企业改革中的“拨改贷”
【答案】“拨改贷”是指原来实行的列入国家预算由国家直接无偿拨款的基本建设投资,除无偿还能力的项目外,改为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在的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实行“拨改贷”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实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预算无偿拨款,缺乏经济效益,为加强建设单位的经济责任制,提高投资收益,国家推行了“拨改贷”。
企业改革中的“拨改贷”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解决,企业利润全部上缴财政。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为了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将原来的财政直接拨款方式改为通过银行转贷给企业使用的方式。“拨改贷”与一般贷款的区别在于:
(1)“拨改贷”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一般贷款的所有者是银行或者存款者。
(2)“拨改贷”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纳入国家五年和年度基建计划,一般贷款项目没有此项要求。
(3)“拨改贷”资金在银行回收后上交中央或者地方财政,一般贷款由银行自行回收。
(4)中国建设银行是办理“拨改贷”资金的专门银行,在“拨改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处于“受托人”的身份; 而提供一般贷款的银行可以是依法成立的各种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提供一般贷款活动中的身份是“债权人”。
4.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5. 资本
【答案】资本是指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6. 资本经营
【答案】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
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与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相比,资本经营有其相同的目的即价值增殖。但它们在内容、对象、方式、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较大,更依赖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存在,同时资本经营者的能力也很重要。资本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租赁等,包括投资性买进卖出股权等形式。
(2)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
(3)对资产存量或所积累的资产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的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以改变投资规模、方向与结构。
(4)无形资产经营。
7. 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不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一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一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8.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答案】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剩余价值不是不变资本产生的,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或者说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工人拿去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3)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