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0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洛尔

【答案】叶海卡. 德洛尔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为政策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思想被称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德洛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作为公共政策的奠基人之一,德洛尔批判地继承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为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教育机构进行了探讨,推动美国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课程。德洛尔还提倡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政策分析家。从德洛尔开始,政策学家开始重视政策分析。当然,德洛尔的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德洛尔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 政策指标

【答案】政策指标是指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如指数、数字或其他的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每个重要的或基本的经济社会政策,通常都有若干个具体的指标作为衡量政策目标的尺度。政策指标可以是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质的指标。量化指标是指用数量或指数表示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政策指标粗略地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政治指标。

3. 不确定型政策

【答案】如果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因存在某些不可控的因素,从而选择的方案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甚至有一些是决策者根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这种政策就是不确定型政策。也有人对不确定型政策依据各种可能结果出现概率的可知性做出进一步的区分,将可以预测可能结果出现概率的不确定型政策称为风险型政策,将不能预测可能出现结果出现概率的不确定型政策称为不定型政策。

4. 充分性

【答案】充分性山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它是政策评估标准的类型之一。充分性是指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它明确了对政策方案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期望。

5.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

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6. 囚徒困境

【答案】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固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卫等方一面,也会频繁显示类似情况。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怀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假如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气力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会完全按照自己意愿和利益选择策略。

7. 有限理性模式

【答案】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8. 经济人

【答案】经济人又称“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实利人”或“唯利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来源于经济学中对人性的假定,即假设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9.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是指因共同利益或兴趣而联系在一起,具有共同态度的人。在经济学上,是指股东、债权人等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有要求权的人; 在管理学上,是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他们对社会或政府提出特定要求。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10.全面理性模式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

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二、简答题

11.简述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

【答案】政策问题的界定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依据邓恩、帕顿和奎德等人的观点来介绍。 根据邓恩的观点,问题构造是指收集和检验有关问题的情景的可供替代的概念化过程。问题构造包含了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定义和问题具体化。

帕顿等人则介绍了如下几种界定问题的方法:用来估计问题大小范围(边界)的简便计算方法; 用来查明问题构成因素或性质的快速决策分析; 考虑非定量因素的政治分析; 用来确定是否值得作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文件法。这些方法被认为更适用于日常的政策分析或初步的政策分析(与研究分析相对)。

奎德在《公共决策分析》中的“发起分析”一章中着重介绍了问题文件法。

(1)边界分析

边界分析是问题界定的‘个重要方法,它由以下月步构成:①饱和抽样。通过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来获得有关利益相关者的饱和抽样(或滚雪球抽样)。②问题陈述的启发。它具体说明这些问题表述的证据可以从面谈或电话交谈中获得,并可从饱和抽样阶段中的相关者那里获得所需的文件。③边界估计。这一步是要估计元问题的边界。

(2)类别分析类别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一一即那些用来界定和分类问题情景的概念一一的技术。类别分析有两种基本程序:①逻辑划分,指选择一个类,并将它分解成其构成因素; ②逻辑归类,即把许多情况、事物和人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或类别的过程。任何一种分类都依据于分析者的日的,而分析者的日的则依赖于关于问题情境的实质知识。

(3)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是一种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为了弄清产生一种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有一些概念框架还是相当有帮助的。它们可以勾画出某些在问题情景中起作用的原因。层次分析帮助分析者分清二种原因:可能的原因、似真的原因和行动的原因。

(4)综摄法

综摄法是一种促进对类似问题认识的方法。综摄法表示对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帮助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方法。综摄法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对于问题之间的相同的或相似关系的认识将极大地增加分析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造问题的过程中,分析者可能进行如下四种类型的类比:①个人类比; ②直接类比; ③符号类比; ④幻想类比。

(5)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产生某些有助于查明和概念化问题情景的思想、目标和战略的力一法。它最初是由奥斯本设计用来加强创造性的一种手段,可以用来产生大量的有关问题的潜在解决办法的建议。